中国人历来最重视元旦(注1),每逢元旦临近,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少不了一番忙碌,准备节日所需之用度。人们在元旦期间举行各种仪式,以期在这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之时,除旧布新,迎喜接福。如果在过去一年过得称心如意自不用说,即便过去一年充满艰辛苦难,人们依然会选择暂时忘却烦恼,投入到节日欢喜的氛围中来。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农人期待来年风调雨顺,收成良好。商人期待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官宦人家期待来年仕途顺利,步步高升。总之,人们将无尽的期许放在新的一载当中。正因为这种种深切的期许,离天宝七年元旦尚一月有余,长安东市便充满了浓浓的节日味道便不足为奇了。
整个东市热闹非凡,车马行人川流不息。长安城各达官显贵府上的仆役们正忙碌着采购节日所需的各色物品。从制作新衣的各式皮草,到用作爆竹取乐的竹节。从制作桃符用的桃木,到制作屠苏、椒柏酒的原料。从五辛盘所需的五种食材,到制作胶牙饧所需的糯米、蜂蜜。总之,元旦所需的物件一应俱全,被仆役们一件件的装上马车,从东市运往自家府邸。这些东西必须提早准备,否则临近元旦,有不有的卖且不说,即便有,价格也往往比现在贵上许多。
车水马龙之内,上洛县侯府大公子李君恪一行人正穿梭于其中。这位李府公子乃是初唐宗室名将李道宗之后,年方十四,虽尚未及弱冠之年,却已是人高马大,身长六尺有余。(注2)跟在他身旁的少年与他年龄相仿,身形比之李君恪还要高上一寸,名叫杨维,乃是洛阳令杨慎名之子,亦是名门之后,其高祖父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隋炀帝。两位少年人的高大身形使周围的人为之侧目,不过二人似乎对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丝毫不以周围人的眼光为异,尤其是那李君恪,视线一刻也没有离开身侧的白衣少女。
“倩儿妹妹,这里到百音坊还要走至少一刻钟,天气寒冷,你还是带着盼儿妹妹上马车吧,要是受了风寒可就不好了。”李君恪冲着身旁的白衣少女说道。
白衣少女萧倩儿今年刚满十三岁,精致的五官印在一张紧俏的瓜子脸上,虽尚未及笄,仍显稚嫩,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坯子。闻得李君恪之言,浅浅一笑,一对小酒窝立时浮现在嘴角两边。“不妨事,这长安城有趣之处甚多,比之三年前好多变化,我想多看一看。且车中憋闷,盼儿恐怕也是坐不住的。”
话音未落,两人身前跑过来一个梳着丱发,粉雕玉琢的可爱小女孩儿,直直冲进李君恪怀里。
“君恪哥哥,前面那家店卖的蜜饯好好吃,我要买蜜饯。”小女孩儿撒娇道。
还未待李君恪发话,一旁的萧倩儿先嗔道:“你这小妮子,恁地不懂事,刚买的金乳酥还没吃完,怎地又要买吃食。”
小女孩儿闻言,立刻不满的嘟起了嘴,李君恪忙道:“不要紧,不就是些蜜饯么,盼儿妹妹高兴就好。”说罢,转过头去,对身后的清瘦少年说道;“阿洛,去带盼儿买些蜜饯吧。”
那清瘦少年名叫卓洛,是李府老管家之子,与李君恪同岁。二人从小一起长大,虽名为主仆,实则亲如兄弟,对自己小主子那点心思实在是再清楚不过,当下忙道:“好嘞,盼儿姑娘,咱们挑蜜饯去。”言罢,领着欢天喜地的小姑娘往前面出售蜜饯的店铺走去。
萧倩儿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叹道:“李大哥,你太娇惯她了,这丫头本就任性,现在愈发不懂事了。”
李君恪笑道:“她才八岁,等过几年自然就懂事了,你又何必对她那么严厉。咱们还是抓紧去百音坊,否则闭市之前挑不到琴岂不是误了正事。”
萧倩儿点了点头,一行人向百音坊走去。
那百音坊位于东市西侧,是一家专门出售乐器的商铺。店面虽然不大,但所售乐器无一不是精品。刚一进门,萧倩儿立刻就被琳琅满目的乐器吸引。她与萧盼儿出身兰陵萧氏,江南士族好风雅之事。因此她从小就习得各种才艺,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此次其父调任长安,故举家从江南来到长安,因尚未寻得合适宅邸,便暂住于万年侯府。从江南到长安路途遥远,物品携带不便。已经月余未练习琵琶的萧倩儿早已技痒难耐,故此稍微安顿下来,便让李君恪带着她来到东市挑选一件趁手的琵琶。
那百音坊掌柜看到李君恪一行人走了进来,立刻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门口相迎。在长安城,公侯贵胄不知凡几,县侯之子掌柜虽也不敢得罪,但也不至于让这位掌柜如此恭敬。自高宗登基起,李家随着李道宗流放象州,客死他乡。李景恒降封卢国公时起,就逐渐没落。至本朝,李君恪之父李一夫只剩下一个县侯头衔。但好在李一夫为人八面玲珑,虽然没有在朝堂之上谋得一官半职,但与高官显贵们关系良好。而且他又极其善于经营,李家这些年爵位虽然没有提升,但产业确是成倍增长。李君恪乃李一夫独子,对其宠爱自不用说。这位侯府公子虽然不像其他纨绔那样嚣张跋扈,但花起钱来挥金如土的程度,整个长安城也难找出第二人。因此,长安东西两市,各店铺掌柜没有不知道这位少年金主的。这位小爷到了哪家商铺,就意味着哪家商铺要有一笔大的进项。因此,这百音坊的掌柜
第一章 东市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