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的战报就好像在咸阳大郑宫这个油锅里倒进了一勺子冷水,顿时炸开。让一向沉着冷静的三公直冒虚汗的原因就一个:秦三世嬴子婴受伤落水,下落不明!
目前大秦的形势是帝国上层建筑决定了帝国的命运,军方与文官只有一个共同的效忠对象,那就是现在的秦三世。
他先是召回王翦父子并委以重任,将整个北方边疆五十万足以左右帝国存亡的主力交给了王翦、王贲、蒙毅三员功勋赫赫的大将。然后给李信官复原职,重赏章邯,紧接着就是亲自出征,函谷关前破刘邦,洛阳城下追穷寇,于邯郸芟除叛军羽翼,剿灭岭南赵佗叛乱,又御驾亲征上郡击溃匈奴十二万大军。他的战功完全赢得了军方的支持。没有了他的存在,现在谁都无法震住军队里的那些悍将。
文官方面先是为开国功臣李斯洗清罪名,然后组建内阁,委任文臣以监国重任,特许三公可以在皇帝不在时代为批阅奏章。组建学院,解散少年兵使其归田,整肃法制,使秦二世期间被破坏的《大秦律》重新成为帝国之准则。对于文臣的意见有足够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他修建黄帝陵的举动笼络了天下文人之心。使无论朝堂内外,都把他看成一代明君,团结在他的周围。
而且尤其无奈的是,他现在还没有子祠,一旦秦三世死于意外,帝国皇位的归属又是个天大的问题!毕竟现在的大秦帝国再也经受不起任何折腾了。
就在三公感觉到来自军方和文臣越来越重的压力,纸就要包不住火的时候,李信的第二封信到了:秦三世安全归来,只受小伤!
寥寥几个字,让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这三个帝国首脑的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就是受点小伤嘛,以皇帝二十六岁的年龄,再活个几十年,生一堆皇子公主的还不是小菜一碟?但是要说到这一堆皇子公主的问题,三公脑袋又大了起来。根据尚宫局的记录,皇帝没宠幸过任何一个妃子!
于是三公又开始揣测起此事的因果来了:
皇帝太忙?再忙也不能不行房啊。
皇帝大事太多?什么事比帝国继承人更重要?
皇帝看不上后宫的妃子?天下这么多女人,还找不到个入他眼的?发动各地州府去找!
皇帝出征,不方便带女人?胡扯,几十万大军都送出去了,还送不出去几个妃子?
皇帝不喜欢女人?罪过罪过,这只能想,不能说,除非他活腻了。
争到最后,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一点实质性的建议都没有,没办法,还是等秦三世回朝后再说吧。
当秦三世率领大军回到咸阳时,受到的是文武百官和数万百姓的夹道欢迎!因为随着秦三世的战功不断增加,他在秦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渐高涨了起来。秦人属于那种不怕打仗,就怕没仗打的人。你要在秦人中宣扬爱好和平的理论,保证能被人鄙视到茅坑里去。历史上,孔老二就是这么被秦人在函谷关前鄙视走的。
早已经恭候在御书房里的刘嫣和姬美人见到被她们俩还要美上三分的女
第三十四章 伊人原是将门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