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二章 战之殇――黑云压国[1/2页]

请叫我秦三世 可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三世元年(公元前205年)五月。
      整个中原大地仿佛都被这沉重的决战氛围所包围,举国上下而摒住了呼吸。从这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打响到现在,足足三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一天,中原大地是在和平中度过的。遍布中原的战乱让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远走他乡。
      这片本属于中国这个时代最富饶的地区,经过战后统计,逃亡人数竟然占到七成,用十室九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当然,从以后几年的发展来看,大量的百姓逃亡并非全是坏事,起码它让边疆原本空旷的辽阔土地上如今也有了零星的人烟。
      根据后世人的计算,在战乱前的秦朝,壮年男子的人均耕地面的达到127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面积。当然这不是裴徵所在那个时代空旷的高原和渺无人烟的沙漠,这时的土地全部都是华夏民族最肥沃的心脏地带的土地。地广人稀的程度直追两千年后的青藏高原。
      决战一方的大秦帝国集中所有主力在函谷关周围五百里内。军队部署分别是平阳四万、上党四十万、河东郡十五万、孟津两万、野王七万、函谷关四万,合计七十二万雄师,总体作战态势呈包围趋势。秦三世的《战之殇》计划完美实现。
      而决战的另一方以楚军为首的六国余孽集中所有兵力,展开两个方向,准备从东、北两个方向会师函谷关下,乘秦军主力尚未形成紧密合围之时,攻破函谷关天险,进而杀进咸阳,毁掉大秦帝国的中央政权,使中原再次陷入战乱,从而将系于颈项之上的套索打开,赢得一线生机。此时的楚军分为两大主力:龙且、英布所率领的十万军队顿兵吕梁山以东的平阳县外,项羽亲自率领的二十五万大军由洛阳出发,一路攻陷新安、渑池后抵达函谷关下。另有四万步卒留守洛阳,补给辎重,防备秦军偷袭。
      百万大军规模的会战就在雄伟的函谷关前展开,随时可能打响。这是即战国长平之战,秦灭楚之战后,中原大地第三次出现百万人规模的对绝。这不是东瀛倭寇嘴里,他们那些最多十万人的战国,也不是罗马与马其顿,或者罗马与迦太基那几十万人的作战。而是真正决定帝国命运的一战。除了这里以外,整个大秦恐怕都再也找不到壮年男子了。
      只是不知道远在长城以北的莫顿单于如果知道现在的局势,是否会感慨自己发动的太早了一些?
      同时,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又出现了一幕特别戏剧性的场景:那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各地太守、县令忙着改旗易帜。当年山东大乱的时候,他们没兵去挡陈胜吴广,就把黑龙旗撤下换上了“起义”的大旗。而秦三世在函谷关前大败刘邦,乘胜出关后,这些人有把扯碎的黑龙旗拼凑完挂了起来,并上表秦三世,诉说自己的忠诚。现在项羽的楚军又一次攻了过来,虽然明眼人都知道,秦军主力就在周围,可那是周围不是眼前啊,眼前明摆着二十多万楚国大军,如果不再次投降,不要说等待帝国的嘉奖,恐怕连明天的太阳都看不见。这些在战争中将“投降”这一技能练至满分的地方官们首次感觉到了为难。
      该抱谁的大腿呢?
      当然,和那些不知所措的地方官

第四十二章 战之殇――黑云压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