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七章 威震皖中[1/2页]

抗日之神鹰天降 中国神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亮了,全椒县城再一次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被昨晚响了一夜的枪炮声惊得睡不着觉的居民开始试着悄悄打开家门,个别胆大的甚至走上街来。
      他们惊奇地发现大街上没有鬼子了,取而代之是穿着一身花绿军装的士兵们在巡逻。城门和城里各地已经贴满了告示,好奇的人群纷纷上前围观,请识字的先生念给大家听。
      中国“神鹰”抗日特遣队告全椒人民书:
      日本蕞尔小国竟敢犯我中华天威,占我土地、杀我同胞、掠我财物、辱我姐妹,其所到之处,村村戴孝、户户发丧。日本在我中华之土地上所作所为,虽禽兽也不如。
      今我中国“神鹰”抗日特遣队,不愿做日寇铁蹄下苟安之亡国奴,愤然而起,戮力杀贼。
      昨夜我军成功光复全椒县城,杀敌三百八十七人。并再接再厉全歼日寇援军五百人。特请全椒父老宽心,与我军合作,共同维持好县城治安,恢复生产。
      令我军军纪严明,绝不扰民。
      中国“神鹰”抗日特遣队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
      大街小巷的告示很快在全椒县居民中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奔走相告。
      “神鹰”光复县城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尤其是1937年到1938年,此时日军是最凶悍的,能够从鬼子手里光复县城,在当时绝对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远在武汉的国民政府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台儿庄大捷的消息已经在全国和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如今在敌后又光复了县城,简直是双喜临门,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有记者甚至还想跑到“神鹰”来做个独家专访。
      而此刻“神鹰”已经把营部迁到了全椒。夏贤德按照陈际帆的吩咐让乡亲们来县城运走近万斤粮食后,夏贤德率领手下七百多人加入了“神鹰”,对于夏贤德部的加入陈际帆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这些人多少是和鬼子干过仗的,有战士的气质,而且这些人和鬼子都有血海深仇,士气方面没得说。
      陈际帆干脆把这些新兵先补齐下面的各连队,然后和钟鼎城一商量决定以夏贤德为连长成立五连。陈际帆可不想把自己整成一个团一个师什么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低调点好。
      五连的训练还是由钟鼎城负责,练兵是老钟的强项。缴获的武器也优先装备五连,鬼子的三八大盖特别适合新兵。
      训练之余,陈际帆把夏贤德叫到营部仔细询问全椒县的情况,全椒可不比滁县,滁县除了鬼子就是“神鹰”的天下。而“神鹰”刚准备攻击全椒,就遇上了一支抗日武装,全椒到底还有些什么势力,这些陈际帆都迫切想弄清楚。
      夏贤德不愧是在全椒混过的,说起全椒的情况如数家珍。全椒现在最大的武装是古河镇的两个国军保安团,保安司令叫赵凤藻,不过这支部队在老百姓中没什么好印象。其次就是小集镇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兵力200人。还有就是一支叫国民政府抗日自卫军的部队,当官的叫田国桢,兵力号称两个大队,这支部队好像有些战斗力。
      陈际帆听的头都大了,感情在鬼子后面活动的人马不少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在那个时代自己只知道敌后有共产党游击队,哪晓得还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抗日武装。
      “等等,夏连长,全椒难道没有共产党的队伍吗?”陈际帆有些好奇,这么多队伍唯独没有共产党的游击队。
      “全椒没有,但是听说其他县有,听说新四军挺能打的,和老百姓的关系不错。”
      没有新四军的部队就好。陈际帆心里想。他现在心中已经有了个大胆的计划,就是把全椒县境的武装统一起来,最起码不能和“神鹰”作对,因为全椒离鬼子太近,有位于南京至合肥的要冲,鬼子迟早是要打过来的。真要是鬼子一两个师团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杀过来,别说是自己现在这点人,就是再有十倍,恐怕也是无济于事。对鬼子,陈际帆一直都是“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全椒境内的武装必须统一,否则部队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到时候别说是在全椒站住脚,恐怕连回滁县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个问题,这个‘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是怎么回事?这里又不是东北,怎么去这么个名字?”陈际帆接着又问。
      “营长,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只听说这支队伍是从东北撤回关内的,为什么到全椒来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挺敬重他们的,离乡背井的还想着打鬼子,不容易。”
      “好吧,就这样。夏连长,回去后要敦促弟兄们加紧训练,战场上刀枪无眼,如果想留命打鬼子报仇就得玩命训练。”陈际帆临走时嘱咐道。
      “嗯!营长放心,我一定会带着弟兄们可劲的训练,绝不会给咱‘神鹰丢脸。”夏贤德庄重地敬了个刚学的军礼。
      陈际帆的性格不张扬,这可能是他多年在特种部队带兵的习惯。以前每当他在网上看见军迷们对外军特种部队赞扬有加时,他一般都一笑了之,要不是保密的需要,陈际帆真想带部队露两手。如果是真的有战争的话

第四十七章 威震皖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