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来到乾隆面前,行大礼拜寿。乾隆问:“你给我带什么礼物了?”
刘罗锅笑嘻嘻地回答:“今年臣的寿礼与过去大不相同,万岁请看——。”他回身命家人把大抬盒放到大案旁,然后一件件取出放在桌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九个仙人光彩夺目,压倒了所有的礼品,人们不由得奇怪起来:刘罗锅哪来的钱购置这么贵重的东西?
乾隆忍不住问:“刘爱卿,你这些东西用了多少银子买的?”
刘罗锅笑笑,伸出一个巴掌,乾隆说:“噢,五千两!”
刘罗锅摇摇头。
“是五万两?”
刘罗锅又摇摇头。
“那到底用了多少啊?”
刘罗锅一字一字地说道:“白-银-五-两。”
“啊?”大家又呆住了,都摇头不信,乾隆也不相信,问道:“可是真的?你可不能欺骗联。”
“当然不假。臣岂敢与万岁爷作耍?”
乾隆说:“你送这寿礼是玉的还是牙雕的?”
刘罗锅摇头说:“都不是,这是用面捏的。”
人们更不信了。
刘罗锅把手一伸说:“不信,请到跟前仔细看看。”
乾隆好奇地打量一番,果真不像玉雕也不像牙雕。忍不住伸手拿起一个,嘿,还挺轻,而且很柔软,确实是面捏的。他转过脸对刘罗锅说:“这是谁做的?手艺真高啊!”
刘罗锅答道;“是臣的一个姓王的乡亲。”
乾隆笑了说:“你们老家可真出能人啊!”
刘罗锅施礼说道:“谢万岁爷夸奖。”
乾隆又说:“五两银子买这么多礼物,你真有办法。不能让你破费,联加倍赐还给你吧!”
说罢哈哈笑了。大礼已经参拜完毕,乾隆回后宫去了。等乾隆一走,王亲贵戚、众大臣一窝蜂地围上来,对着面人一通相面,纷纷赞叹。有个驸马想给老娘送寿礼,要出大价买一套八仙人。
刘罗锅回府后,叫过老王说:“你可以说是小喇叭隔着墙吹——名声在外了。现在有人出价买你捏的八仙人了。我把刚才从万岁爷那儿得的十两银子交给你,你到外面租处房子,大胆地做买卖吧。”
老王喜出望外,赶快给刘罗锅磕头道谢,打这儿以后,他还真的干起来了。官府,大宅门接长不短地找他,让他给捏面人。人们都说这老王是喝了磨刀水——内秀。他除了捏八仙人之外,又琢磨着捏出了许许多多人物,什么孙行者、猪八戒、关公、张飞……,花样越捏越多,手艺也越干越精。有人来订货,他就在家里捏,空闲时候,他就准备一个小木箱、小方凳到大街上去捏。他不贪财,给点钱就卖,有赚头就知足。日子长了,手头上也多少积蓄了俩钱,就把老家的老婆,孩子接到京城住下。一来二去,老王年纪大了人也老了,为了不让手艺绝了,给孩子留下个饭碗,就把手艺传给了儿子,还收了几个从老家来的穷乡亲的孩子做徒弟。于是捏面人这门手艺也就一代一代地在京城传了下来。
“啪……”人群中传来了热烈的掌声,而几个小朋友更是听得入迷,连声叫好。
“伯伯,那你这些面人儿能吃么?”天天指着面前的面人儿们说道。
“那些玻璃框里面的不能吃,只能看。”面人师傅抬头笑了,又指了指旁边他左边的那几个,“这些可以,我都是用果蔬汁和面发的。”
“爸爸,我想吃个……”天天仰头,央求着自己的父亲。
“行,爸爸满足你!”张文涛抚了下天天的头,按照架子上标的价位,摸出一张五元钱,投到了旁边装钱的盒子里,而后道,“你自己挑个吧?”
天天高兴的看了看,最后选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甩尾鲤鱼,刚要填入嘴里,忽又不舍得吃了。
“爸爸,我咬了它会不会痛啊?”
“不会,放心吃吧!”
天天定了定神,但还是没张嘴,“爸爸,太漂亮了,我不舍得吃了!”
面人师傅见此情景乐了,他将刚捏好的福娃放入一个玻璃框内,递了过来,关爱的道,“小天天,这这个福娃不能吃哦,不过这些做出来最终还是要吃的,不然你就浪费粮食啊啦!”
说完,他取过刀子,划了块儿没捏的面块儿,“你尝尝这个吧,这条鲤鱼先留着!”
小天天转头看向父亲,得到了肯定后,方才伸手接过来,一尝,高兴的喊道,“嗯,真有点儿甜呢,爸爸你也尝尝!”
“唔,还真有点儿蜂蜜味!”
此时其他的小孩儿们也都雀跃地跟各自父母央求起来,这些家长们见了张文涛的表情,也都纷纷掏钱,不一会儿,这些能吃的不多的面人儿已被哄抢一空。
“小伙子,你很棒,讲得很到位,佩服啊,说吧,想要个什么样
第70章 面塑文化(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