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章 十字架[1/2页]

以罪之名 厌笔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最初的相识,到后来深入的接触,白中元总觉得周然来到支队的目的并不单纯,可不管怎么旁敲侧击的问,她始终没有给出过确切的回答。而无论内心如何的揣摩和现实当中如何的关注,也从来没有获取到过相关的确凿证据。这是一种如芒在背的折磨,更是一种寝食不安的忧虑。
      可现在,白中元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周然从刑科所调来支队必有所图,而且十有和文物案有关系。
      “莫非,这就是她主动调来支队的初衷?”白中元意识到了这种可能,但当中却存在着一道难题,如果说周然的目的果真如此,那她怎么知道文物案一定就会发生,难道她有未卜先知的预见之能?
      显然,这是否定的!
      如此一来,就有迹可循了,根据时间线可以做出大致的推导。
      首先,她是半年前调来支队的,那时候爆炸案刚刚发生不久,同时也是省厅和市局下令封锁案情的时候。
      其次,她保留了爆炸案涉案人唐磊的dna检测数据。
      再者,总是有意无意的提及到日后的“交易”。
      最后,对明仿汝窑三足洗的碎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是一条表面上很容易忽略,暗中却具备清晰逻辑的时间线,深思之下又能够获取到另外一个无比恐怖的可能。
      爆炸案,跟文物案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而且,唐磊有很大可能为涉案人之一。
      想到这里,白中元因为激动的缘故呼吸有了些急促,因为如果逻辑链真是如此,那也就意味着找到了爆炸案的突破口。这大半年来饱受困扰与折磨的选择性失忆症,也即将迎来挣脱枷锁的曙光。
      “你怎么了?”周然注意到了对面那张脸上的细微变化。
      “哦,没什么。”白中元敷衍着转移了话题,“我之前去见潘雨的时候,她提到了一个名叫沈海涛的人,这个人生前跟崔伟以及麻三的关系很深,如果找到他,或许就能挖出更多的线索来。”
      “你打算怎么做?”
      “当然是去找他。”
      “现在?”
      “现在。”
      “我跟你一起去。”
      “跟我一起?”白中元很满意这个试探的结果,但还是要尽量表现出费解的样子来,“法医什么时候也要介入侦查了?”
      “只要与案件本身相关,只要能对案情的推进有所帮助,法医做什么也都是应该的。”周然辩解着。
      “你可以去,但有一个条件。”
      “你说。”
      “服从命令。”
      周然微微眯眼,似是有所警觉,“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白队也应该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吧?”
      “当然。”内心的想法被戳穿,白中元只能略有失落的摆摆手,“出发吧。”
      ……
      肉联厂坐落在省城的东南角,二环之外三环以里,距离支队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当白中元和周然抵达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四点半。因为入冬,加上阴天,氤氲浮动的雾气使得整座城市看起来多了一股苍凉。
      放眼远眺,白中元忽然生出了些许惆怅,思绪的催化之下有感而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怎么,又想喝酒了?”周然突然开口。
      “你……”
      难得装一把文艺范儿,却被硬生生打断,白中元有些哭笑不得,于是没好气儿的回讽着“有没有人告诉过你很没情调?”
      “情调?”周然冷笑,“跟法医谈情调,你不觉得可笑吗?”
      “……”
      白中元语塞。
      “走吧,天就快黑了,抓紧时间找到沈海涛。”周然说完,转身朝着肉联厂的方向走了过去。
      此时,第一片雪花正徐徐落下。
      ……
      向门卫出示证件,白中元和周然顺利进入了肉联厂,而后见到了急匆匆赶来的主管丁亮,相互介绍的同时向里面走去。
      “沈海涛主要做什么?”白中元开始聊正事儿。
      “他就是车间的操作工,以前是切肉,后来就去做包装了。”丁亮带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比较憨厚。
      “他在哪个车间,能不能直接带我们过去?”白中元清楚,肉联厂有些车间是不能随便进出的。
      “他这几天请了病假,没上班儿。”说着,丁亮朝着院墙侧门指了指,“穿过那道门,就是员工的宿舍区。”
      “他在宿舍?”周然问。
      “应该在。”丁亮回忆着,“昨晚我在厂区超市碰到他了,当时还问了问他身体情况,说是只要休养两天就没事儿了。”
      “什么病?”白中元问。
      “那就不清楚了。”丁亮摇头,“反正最近这几天他有些不对劲儿,看起来恍恍惚惚的,好像是有心事。”
      “麻烦你带我们去找一下他。”之前,白中元就已经从潘雨的口中得知了沈海涛和崔伟以及麻三之间的关系,如今丁亮又说他请了病假,想来应该是知道了些什么。如此一来,就更得好好了解下情况了。
      穿过侧门,白中元也看清楚了所谓的员工宿舍。与其说是宿舍,倒不如说是民居,一大片独门独院的平房,看起来十分的老旧。不过有一样没得挑,那就是性,完全能够满足家庭生活的正常需求。
      “员工宿舍怎么这个样子?”周然很费解。
      “这个说来话长。”丁亮简单做着解释,“当初建厂的时候,打算建楼房宿舍,因为紧挨着三环边儿有座军用机场就没弄成,可职工的住宿问题总得解决吧,于是当时的厂长就拍板盖成了平房。”
      “这个成本可不小啊?”白中元方言远眺,这一大片少说得有几十户。
      “白队,这您可说错了,成本还真不大。”
      “怎么讲?”反正没到沈海涛的住所,白中元便继续问着,权当是闲聊了。
      “当时厂房的预算不够,根本盖不了这么多房子,于是厂长就想了个办法。”
      “什么办法?”周然也好奇。
      “让职工自己掏钱。”丁亮回忆着,“确切的说是厂子提供地皮,职工自己建房,花了多少钱会按比例每年返还。除此之外,还签订了一份儿合同,当厂里效益好起来之后,就会去别的地方盖生活小区,到时候用老房子置换。”
      “小区盖起来了吗?”
      “当然。”说起这个,丁亮有了些笑容,“几年前就盖起来了,当初这些自己出钱盖房的职工都免费领到了一套,我们家也有。原来的住户搬走了,机场不搬无法改造,索性就继续让职工们住着了。”第四章 十字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