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院士,我是咱们国内负责一个天文望远镜项目的,最近说实在话,遇到了一点麻烦,项目迟迟没有进展,因此想请求你的帮助。”
“望远镜中的一个镜片无论怎么加工都达不到设计的性能,这个零件不达标就意味着整个项目就完全停滞了。”
“说实话,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这个镜片我们是不可能从国外购买的,他们对于这种高精尖的光学零件把持的很严,国内又生产不出这样的东西。”
“我听说你们公司有皮米级别精度的3d打印机,你看能不能为我们生产一些镜片?”
叶天问道:“难道你们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吗?”
黄院士尴尬地说道:“一开始我们低估了它的重要性,把重点都放在其他部分了,谁知道最后才发现这个镜头才是最关键的,无论怎么打磨都达不到要求。”
“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否则这个项目就算彻底失败了。”
叶天有些为难。
“我回去试试看吧,但是不能保证一定解决。”
“毕竟我们公司从来没有涉及过光学领域,公司的3d打印方法也是很特殊的,并不适用于芯片以外的领域。”
回到家之后的叶天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这次发明出碳基芯片的效应,让很多人都非常自豪,以至于忽略了其实大夏在很多领域的水平是全面落后于世界顶尖水平的。
光学领域就是其中的一个。
虽然经常听到有新闻说大夏的天眼望远镜是世界唯二,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天眼。
听起来很厉害。
但要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射电望远镜。
而在光学望远镜方面,大夏的天文观测还与最先进的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
这个差距可能会超出无数人的想象。
这么说吧,目前大夏最大的光学望远镜的口径是2.4m,而大米国在1917年建造的望远镜口径就已经达到了2.54m。
这可是100多年前。
大夏在光学的民用领域还可以,主打性价比,而在顶尖的科研领域可以说是完全被吊打。
所有的高端测试仪器、实验设备、材料、加工设备全部都是进口的。
很多国外的光学镜头比如说光刻机上用的那种,就是知名的厂商师傅完全手工打磨制造出来的。
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就有很大差距。
当然制约我们光学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工业制造水平的差距。
很多高端的设备我们制造出来的和国外厂商制造出来的就是有差距。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机床。
也被称作是工业母机,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当年某个大国从霓虹弄到了几台九轴数控机床,让核潜艇的性能大幅提升,瞬间就令西方陷入了被动。
可见机床的先进性对于工业发展的影响。
大夏的机床行业起步非常晚,靠的是买来别人的机床进行仿制。
&nb
第83章 工业母机之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