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年比往年的雨水多,五月的雨,下三天,停两天。
      有时候雨水细细密织,缕缕不绝,铺天盖地如柳絮飘扬。
      有时候又是骤雨如珠倾倒,抽打在地面,水溅四起,迷潆茫茫。
      潮湿的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泥土味。
      这样的天气,使得冯怡上山探地道的计划一再更改。
      王宣听她念了几次去别院,对她道:“长时间的下雨,恐会导致山石滑坡,你等天放晴了再去也不迟。”
      冯怡问:“别院后面滑过坡吗?”
      “有呀,好几次。”王宣道,“有一次连下几天暴雨,后山滑坡,伤了我们府三个下人。”
      “知道了。”
      冯怡不只是去别院,她还要下地道寻宝,要是遇上大山滑坡,万一被埋在山内,那就麻烦了。
      她不再念着去别院,想起接连下雨,也不知乡下那处破旧的屋子会不会倒塌,那一家老少七口,这些天过得又是怎么样。
      五月二十这天早上,冯怡见雨停了,她去了书坊。
      冯怡给了一张银票给展飞,安排道:“我上午都在此整理账目。你去开宝寺后面那个村,看看那家人,给他们送点吃的东西和银子。”
      “是,少夫人。”展飞接过银票,他走出去同大娃示意了一下,大娃点点头,表示他会保护好少夫人的安全。
      冯怡坐在最里间的屋,她用左手提笔在纸上写起了,办一所县学所要的东西。
      “桌椅五十张、笔墨砚纸……”
      她写下的这些东西,是李进所管辖的平县,将要建的县学,所需要之物。
      在李进准备好县学的事后,她会叫大丰去集市里,叫卖这些货的掌柜,将所需要的东西,送往平县县衙。
      她还会拿一笔银两给李进,助他将县学办起来。
      这些银两,全来自五宫信坊的收益。
      要在平县建县学这件事,是李进参观了冯家村的族学后,给冯怡写信所谈,“少夫人,今天我观了冯氏族学,感慨万分,少夫人实乃奇女子也。平县一万多人,居然没有一所县学,我在平县为县令的这三年,一定要想办法为平县设立一所县学……”
      那天,李进站在冯家村族学的门口,看着冯怡用左手所书被刻成石牌的族规,心生敬佩。
      冯怡建族学,让冯氏族人,无论男女皆要识字,学会一技之长。
      相比之下他的理想是空洞的,没有根基。这让他下了决心,要做好县令,治理好一方,才有资格谈治理一州……
      李进做了两个月的平县县令,平县属于大县,有上万人口,故而设有一位县令,一位县丞,一名主薄,一名县尉,还有若干的小吏。
      平县离京城近,民风淳朴,几乎没大事发生,偶尔发生的小事在族里就处置了。
      李进先在县府里熟悉了几天,接着每天带着两名侍卫,到各乡去转,问百姓所需,体验穷人家的生活。
      开始,乡下村民远远看见一身县令服的官员,吓得四下逃窜,生怕不小心冲撞了大人,会挨棍子。
      “别跑,本官是来……”李进的话没说完,那些人早跑得没了踪影。
      李进在县尉沈源石的陪同下,才得见了村民。
      沈源石是武官,在平县任县尉,管着平县的治安。
      他三十来岁,五大三粗,脸上留有一把半尺来长的胡须,平时腰上佩着长刀,身后跟着几名佩刀小吏。
    &

第175章 强抢良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