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从冯怡大仇得报,她心情十分舒畅,准备同王宣要一个孩子。
      小夫妻商议定下了此事后,除了白天在外做正事,晚饭后就厮守在一处,过着甜蜜幸福的小日子。
      这就导致了楚王回京城后来寻王宣,像过去一样上酒楼吃喝玩乐,闲话述事,皆被王宣所拒绝。
      “殿下,下官家里有事,实不能相陪,见谅。”
      王宣心想,我同你见面有什么好说的?
      他一看见楚王,就想到元娘在封地受苦,心中就会难过。
      本来,楚王是打算说服王宣,助他夺下太子之位。
      楚王被王宣一再拒绝心生不快,但也拿王宣没辙。
      毕竟,他还得要靠着高阳侯府,不能只靠手里只有十万兵权的赵正。
      楚王回京后,只叫侍卫送了礼物去高阳侯府,他自己寻了借口,“说本王入宫给母妃伺疾,不得去侯府。”
      高阳侯府的人也没去请楚王来府,大家都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侯府的主人们都是这样在想:‘楚王你要利用高阳侯府的人,你倒是对我们侯府的嫡女好一点吧。
      结果,你一边同赵正眉来眼去,一边又要利用高阳侯府。
      你想我们高阳侯府为你和赵正做嫁衣,想也别想了。
      不久之前,孙太师为王宣赐了一个字:明成。
      孙太师也为楚王赐了一个字,得正。
      孙太师为楚王取的字可谓苦心,他看着长大的楚王,怎么不知其性格。
      楚王在六七岁时,同孙太师提过,“师尊,本王比太子聪慧,却不得入东宫,还是母家太弱,唉。”
      当时,孙太师苦口婆心劝说他:“殿下,嫡庶有别,这话您不能在外说,会惹来杀身大祸。”
      经过孙太师的教导,楚王将自己的心思隐藏了起来,不再说那些大逆不道的话。
      楚王现在从封地归来一直不走,还纳了赵正的外孙女为妾。
      孙太师心里哪还不明白楚王的想法,但他是臣,不能出言相劝,只能在取字上给予提醒:做事要名正言顺,方才得始终。
      可惜,楚王得此字后一笑而过,同赵正在一起议事时,还拿此字取笑,赵正道:“老夫子给殿下取‘得正为字,他是在讨皇上的好。”
      “师尊从来就胆小怕事。”楚王笑笑。
      “不讨皇上的好,他的外孙女怎么能入东宫为太子妃呢。”赵正话里带着酸味。
      楚王皱着眉,不快地道:“赵将军你是想要脚踏两只船?”
      赵正忙摆手,“不是,谁愿意送娘子去给傻子做妃子谁才真傻子。”
      楚王板下了脸,他虽然妒忌太子,甚至想要取代太子,但他们毕竟是同父的兄弟,不容他人冒犯太子。
      他更是不愿别人冒犯皇家的威仪。
      赵正见楚王给他使脸色,心中也不痛快,暗骂,‘敢给我摆脸,等我以后来收拾你。
      他心中的计划是,借着楚王得了兵权后,杀了那个鬼军师,再杀了楚王……
      楚王转言道:“父皇又在催本王接王妃归来,探了病早点回封地。”
      赵正慢悠悠道:“殿下不想回封地也有办法,你再给娘娘下一次药,药再多下点,娘娘的病稍重一点,她开口留你伺病,陛下也会同意。”
    &nbs

第261章 同流合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