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丞相拿着奏折来刁难冯怡,同他前来的几名中书门下的官员,除了风择外,其他几人都瘪着嘴,毫不掩饰自己的轻蔑之意。
      中书门下是由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合署而成,由唐朝太宗定下,防止官员们互相扯皮、推诿搪塞,影响朝事管理。
      从那时开始,朝廷就一直用中书门下来管理朝中事务。
      丞相为中书门下的最高官员,下有两位副职,若干官员,他们常在一起商讨朝事,最后的决断由丞相和皇上定夺。
      这些人基本上是经历过两朝为官,能入他们眼的人基本没有。
      像李进那种百年难遇的大三元,才入得了他们的眼。
      别的人,再有本事,也得入翰林院为官几年,再下放州县几年,有了政绩,才会考虑如何用他。
      像王宣和孙玉这种官家子弟入官场,再有本事,也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因为,你不是科举出身,你没有进翰林院,你也没去州县做出成绩。
      冯怡扫了几人一眼,嘴角微微上翘,她指着第一本奏折,道:“这是御史郝大人的奏折,他提出让皇上和皇后先入土为安。”
      “是呀,你以为呢?”丞相捏着胡子问。
      “不报大仇,怎么能让皇上和皇后入土为安?”
      冯怡朗朗道,“要用辽人小皇上和辽人皇太后的首级,才能让皇上和皇后入土为安。”
      “谁能有那个本事?”丞相忍不住翻白眼,“话可这么说,事不一定能办到。”
      冯怡只笑笑,没表态。
      她又指着第二本奏折,道:“这是驸马的奏折,他提议先杀退联军,再解决内乱。”
      “你认为怎么解决为好?”丞相像考题一样问着话。
      这两件事其实是中书门上最为棘手的事,他们商议了多次无果。
      皇上和皇后入土为安,就这样下葬,不只是死的人难瞑目,活着的人也难心安。
      对于先解决内乱,还是先解决联军,对中书门下来说都很难决断。
      他们无法给所有的将军下令,让他们听令中书门下的指挥调度。
      也从来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冯怡挑了一下眉头,干脆地道:“我的观点是先平内乱,再全力灭辽,其他小国根本不重要。”
      “你未免口气太大了。”丞相正扯着胡子,他生气嚷嚷,一用力拔下几根白胡子来。
      他看着自己手上的白胡子,摇了一下头,这些天,他的头发和胡须全都白了。
      赵素插嘴问:“少夫人,如果是平内乱,您怎么做?”
      冯怡看了看手拿几根白胡须的丞相,还有在一侧站着的几位中书门下的官员。
      她直言不讳地道:“让大军将藩王们镇压了,借此机会除掉,收回所有的封地。他们就是一群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寄生虫,他们除了出身好一点,什么正事没做,坏事样样干,这种人是朝廷最应该除掉的人。”
      丞相惊愕地看着冯氏,中书门下的官员也一脸震惊表情。
      对藩王的鄙视都深藏在各位官员的心中,从没人敢这样公开说藩王们是寄生虫,口称要除掉最好。
      中书门下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感觉这名小女子是属于不知天高地厚的类型。
      丞相探出身子,好奇地问:“你能带人灭了他们?”
      他知道皇上一直想收回封地,因前两年闹匪,一直拖着没动手。
      他想听听这名小女子,有什么能耐从藩王手上夺回封地。
      “那得看丞相了。”冯怡淡淡地道。
   

第314章 出兵平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