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二月三十的大朝会上,又有官员提出立太子妃的事。
      “陛下,立太子妃也是一件大事,早定下,才能早加以培养。”
      武正帝顺势下了旨,“静宁公主同宁国公生的嫡长女刘元娘端庄大气,贤良淑德,定为太子妃。”
      此旨一出,让百官惊愕不止,他们一直以为定下的太子妃会是静安公主的女儿。
      那样就是亲上加亲的婚事,换成谁,也会这样定下太子妃。
      孙玉和刘武对视一眼,眨眼笑了。
      他们都从齐王那得知道了,定太子妃的真正原因。
      大家都觉得这样是对的,让孙玉私下认为,女儿做太子妃,恐怕做不下来。
      他同王元娘第一个生的是儿子,第二个是女儿,对女儿有些宠爱。
      不像刘武第一个生的是女儿,一直照顾后面的弟弟,很是懂事。
      三人在说话时,刘武笑着对孙玉道:“不如我们做亲家吧。”
      “好呀。”孙玉答应了,他不客气地提出,“做我的女婿不得纳妾才行。”
      刘武翻白眼,“也不看看自己过去是什么样的人。”
      “我寻到爱的人后早改了,女人不多看一眼。”孙玉辩解。
      还是王宣说,“婚姻大事,还是要夫妻同共决断,问问孩子的意思再说。”
      孙玉和刘武才没有当场交换信物,定下亲事。
      朝廷上,众官员听陛下定下了太子妃,又开始要求,“陛下,那四位侧妃也要定下。”
      官员之间互相提携,你提我家女,我提你家外孙女。
      “周大人的千金体态丰盈,多子之相。”
      太子站在前列,在心中暗补了一句,长得像黑碳,不,长得像李逵。
      “吴大人的外孙女贤良大度。”
      太子又在心中补了一句,斤斤计较才是。
      等官员说够了,冯怡才开口道:“此事暂不考虑。”
      “那怎么行。”官员拒不答应,“侧妃多太子才能多子多福,方才是朝廷之大福。”
      冯怡淡淡道了理由:“王氏家族有祖训,男子三十无子方才纳妾。各位爱卿,祖训听不听?”
      众官员哑口无言,他们敢说不听祖训,立刻就会被郝大人跳起八丈高来弹劾。
      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郝大人弹跳的功夫更加熟练,只要经他弹劾的人,无不被停职或者罢官。
      私下,有些官员到御书房,当面寻陛下提出,“男子哪能没几个妾,做太子的人哪能没侧妃。”
      试图说服陛下,给太子殿下指几位侧妃。
      冯怡太清楚这些人的心思,自己家的女眷能做侧妃自然最好,做不了,也没关系。
      只要太子娶侧妃纳妾开了先例,接下去有的是机会。
      再者,太子不纳侧,后院哪会闹出事,不闹事,那些人哪有机会。
      冯怡笑了笑,不置可否。
      过了两天,传来陛下发了桃花癣,朝事由太子殿下暂为主持打理。
      据说陛下这个桃花癣长在脖子和面部,需要在屋内静养。
      自此,虚岁才十四的太子开始理政。
      王旭坐在御书房批奏折,他看得飞快,一本看了批上一行字,扔在一边,嘴里还嘀咕,“写的废话真多,比我过去的那些博士学生写论文还磨叽。”
      小全公公在外通报,“殿下,花大人有事禀报。”
     &

第482章 陛下休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