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是八几年,不知道什么叫道德,知道“四有新人”,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背诵中,接触了道德这个词。
那时候,感觉不好的可能就是道德的界线吧。
母亲把最好的给了我,我却不知道什么是孝顺,《三字经》告诉了“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知道,却有点遥远,不理解,不如《弟子规》那么直接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而我接触到《弟子规》,是在三十五岁之后了。
现在说起道德,什么又是道德呢?
我现在觉得,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道德经》里的道和德,是分开讲的,道是阴和阳,天地大德曰生,这里不谈这些,我没读过《道德经》之前,字面意思是混淆的,《易经》是人生必读的书吧。
一个是我们常说的道德,是人心的准绳。
推荐看看李泽厚的《哲学纲要》,这位哲学家,在书里面,把道德分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
宗教式道德,通鬼神,接近魂灵,社会性道德,通伦理,接近现实,二者相同的地方是至善,就是《礼记·大学》中,“
八 道德的关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