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明薇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她有些惊讶,“母亲你的意思是,沈元晦是献王府放在圣上眼下的……质子?”她纠结了半天才说出这么一个词。
      可除了这么个词,明薇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受宠的王府公子,一个人留在京城,虽然圣上是其皇伯父,可又是与献王兄弟不和。
      沈元晦不是质子,却又是什么?
      “知道就行。”曹氏警告女儿,“你也大了,我已经写信给你舅舅舅母,让他们给留意着些,回头给你找一个如意郎君。京城可不是宁波府,到时候你也得收敛收敛自己这性子,不能再这么大大咧咧了,知道吗?”
      明薇听到这话有些不乐意,“那这些事,之前您怎么不跟我说?”她眼看着就是要及笄了,可很多事情都一头雾水,就像是今天,要早知道沈元晦这么个尴尬身份,她肯定不会以为父亲会有意把幼薇许配给他。
      曹氏也有些无奈,“我哪想到你父亲竟然会调回京城。”都快二十年了,她也是早就死心了。想着在江浙一带的书香世家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把女儿嫁过去就是了,她还在打听着,哪曾想,圣上一道旨意下来,她时隔十九年后再度回到京城,真是应了那句话——世事一场大梦。
      到底是心疼女儿,曹氏将明薇揽在身边,“到了京城也好,京城繁华,自然是宁波府比不上的。这几日我自然会跟你说一些事情,你也耐心听着,别到时候我教了你这么多,反倒是被知薇比下去。”
      提到庶女,曹氏也是头疼,也不知怎么的,明薇竟是随了自己性子,平日里还能装三分模样,可一旦遇上知薇,一准儿被挑拨起来。
      她当初疏于对明薇的教导,等发现这个问题再去纠正时已经晚了。不过这孩子有一样好,知道厉害关系后也晓得谨言慎行,所以只要多加提点,也还好。
      再者说,明薇眼看着便是要及笄了,到了京城就得忙着说亲事,到那时候跟京城里的那些勋贵之女来往也不会太多,自己倒是得要教她如何执掌中馈才是。
      “我知道了,母亲你放心才是。”
      曹氏听到这话苦笑,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她哪里放心的下呢?
      船舱里,曹氏对女儿细细提点。
      而隔着的另一个船舱中,知薇与明薇同命运,香姨娘也在犯愁,“夫人那性子,到了京城后怕你夺了大姑娘的风头,肯定会把你藏着掖着的,到时候你这婚事可该如何是好?”
      香姨娘很是为女儿着急,若是说比拼诗书,曹氏和明薇加起来也不是她们母女的对手。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可曹氏对于读书认字并不感兴趣,斗大的字认识一箩筐用来操持家事,反倒是还不如她这个落魄秀才的女儿。
      可就算是读书认字多又如何?曹氏娘家在京城,而且听陈妈妈炫耀说舅老爷如今是翰林院学士承旨,是从三品的京官,再升一步那可就是翰林院学士了。
      本朝丞相悉出翰林院。
      舅老爷可谓是一片前途光明,有他这个舅舅在,大姑娘那还不是抢手的很?
      虽说舅老爷也是知薇名义上的舅父,可香姨娘也清楚,庶女到底是及不上嫡出。
      “母亲到时候自然会给我做主的,她就算是不乐意我过得好,那也得先看看父亲答应不答应。”对比香姨娘的着急上火,知薇便是冷静了许多。
      她面容姣好,因为从小就是随着李朔通读诗书,更是有一份书香气,若是唇角没有上扬时,便是人如其名——知书达理,多了几分温婉气质。
      香姨娘看着女儿,一时间又是感慨命运不济。
      知薇看着手头的书,唇角勾起,“那也总比三妹妹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么一对比,香姨娘心境顿时不同,“可不是吗?也不知道三姑娘是命好还是命坏,摊上这么个亲娘,偏生又是惹得老爷怜惜。”
      这样的说辞,知薇从八岁起便是听到,她早已经能倒背如流,所以便没有再接香姨娘的话茬,而是继续看书。
      被香姨娘怜惜的幼薇这会儿正窝在床上等翠珠回来,听到敲门声后,她连忙去开门,结果被翠珠好一阵说教,“姑娘,你怎么不穿鞋就是过来开门了,万一外面有人该如何是好?这病都是从脚心起来的,你这么不小心,要是再病了,那可该如何是好?”
      翠珠唠叨了好一会儿,始终没听到回应,她有些诧异,“姑娘,你怎么不说话?”
      “我觉得翠珠姐姐说的甚是有理,所以正在记。”
      翠珠看她一副乖巧模样

12.第十二章 示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