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精神一震,肩膀上火辣辣的感觉似乎也减轻了不少,尽管援军还只是可望而不能马上帮助到山包上以寡敌众的百余战士,但是有希望总比自知必死要好得多吧?
“后退,列阵,列阵!”
阵形已经残破就不能发挥出战阵的威力,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李定国只能用空间换取时间,通过大步后退来重新列阵,发挥战阵的威力。现在,对方的骑兵因为上坡和受阻而速度锐减,再被弓弩手射杀一轮后,都纷纷下马投入战斗。这样一来,骑兵就变成了不通战阵的步兵,对付的却是起义军100多人组成的小小战阵。实际上,这样是给了李定国以及临时部下们一条生路。
起义军战士们纷纷后退,重新组织了战阵,顿时,正面的压力小了许多。骑兵在马背上凶悍,一下地面对盾牌和长枪战刀弓箭组成的战阵还一时不能适应,攻势也就减缓了不少。
李定国在衣服下摆撕下一片布,草草地包扎了左肩膀上的伤口,又挺起长矛加入到战阵里。多一人多一分力量,战阵就是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发挥威力。何况他相对特殊的身份能让身边的起义军战士们更加感动而奋力拼杀。13岁的八大王义子就在身边,自己算个吊毛灰啊!?不拼命可真对不起身后的家小,对不起这个勇敢的小兄弟了。
官军是经验丰富的关宁铁骑,在略微迟疑后立即组织起来,骑兵钢矛成排地刺出,后面弓箭则是凑个冷子就发射。起义军也不弱,个个眼看援军就在山下了,哪里还不奋力搏杀以求的活路的?
一时间呼喝有声,金铁相交之声大作。
山下,曹变蛟一边着人回去通报,一边命令1400人的骑兵转变阵列,分成了三队,左右翼各500人迅速向起义军大队出击,意图阻止起义军向山腰上陷入混战的骑兵进攻,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在战场上拼杀的人们最怕什么?不是怕对手的强大,而是怕自己身后没有保护,怕自己身边的兄弟突然逃跑。一旦背后出现敌军,人的战意就马上会减低到冰点。这也是战争中为什么热衷于包抄和两面夹击战术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是大规模的战役,包抄的目的大多数是断退路和粮道了。
曹变蛟的应对是颇有章法的,而且他手上还掌握了400精锐骑兵,随时可以左右策应,维持战局。只要山包上的起义军被消灭而又抵挡到叔父大队赶来的话,张献忠的主力就会尽丧隰县东关和这山道之间了。
张献忠也很快看清楚了形势,山包上的部队必须要保住!否则自己的去路就被截断,被有速度优势的骑兵一拖住的话,很可能是全军覆没之局!
“老六!带你的人,杀上去,不管多大的代价,杀上山包!刘进忠,带你的骑兵策应老六,盯住官军中队!王复臣,给我组织亲兵营来,弓箭手,列队准备!”
一阵命令带来了起义军大队的阵形变化,大约1000多起义军步兵在张化龙的率领下发了一声喊就向山包上冲去,侧翼,是刘进忠带领的600多骑兵(他的后营在大嘴子山伏击战中发了战马财)攻向官军骑兵左队500人。而弓箭手则很快做好了准备,飕飕地向官军右队射出了密集的箭矢。
战斗打到这里,就开始进入白热化的近
068 小胜一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