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西山岛时天已大亮。
方以智带了白文选早就恭候在岸远远的就在与在船投的李定国互相招呼着眼看那船离青石码头尚有四五步的距离李定国就在身后的惊呼声中跳船登岸与方以智把臂相看。
“宁宇愈显高达神俊了惜乎穿错了衣服。”方以智又高兴又担心的赞一句、损一句。赞这兄弟长身玉立、身材魁梧、面目益的英挺损这兄弟穿着轻袍缓带的文士服却险险的跳船因心急而不顾身形有伤大雅。
李定国“哈哈”一笑仔细看了看方以智道:“大哥清减了却显出一番仙风道骨来这西山飘渺峰原本神仙之所在今日多了方神仙而已。玩笑话大哥操持书院辛苦了。”说着李定国就抱拳躬身给方以智行个大礼。
此时船才靠实码头舟子系了缆绳下了锚杆(浅水船只用竹竿经锚孔插入船下泥沙中即可固定船身)。钱文直抢先上前站到一边等秦燕柔与柳如是携手下船才道:“文直所托之事不知曼公办妥否?”
方以智却不答话更不理会径直向秦燕柔作揖躬身行了一个隆重的大礼道:“桐城方以智见过秦、姑娘。”话语间的转折显得颇为笨拙可笑而礼节却是行得方方正正、无可挑剔。
秦燕柔看了李定国一眼也搭手屈膝侧着身子作礼道:“前番多谢方家公子相助宁宇。”
李定国见方以智又要作礼说话。忙上前道:“大哥书院在哪里?兄弟我急切想看上一看。”他怕方大公子的礼数太多反勾起秦燕柔对某个身份的回忆那不是开历史的倒车是什么?
方以智知道他担心什么笑着再作了一礼道:“这一拜为秦姑娘对宁宇七年来的回护之劳而生姨娘否、情侣否?这一拜过后皆成云烟以智当以弟媳事秦姑娘。”
柳如是在一旁笑道:“曼公码头之处不是说话之地吧?”
方以智这才会过意来忙侧身做个请的姿势后却当先把了李定国的手走了出去。一路走一路介绍在西山下的“西山书院”的情况。
一行人走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穿过一片梅林后就沿着蜿蜒的石梯上行再走几步一长排竹木书舍就远远在望了。在仔细砍书舍前的竹林下正有七八人影聚成一圈争论着什么?随着距离越近声音就越显得清晰起来。
“。。。。。。内又流寇、外有满清。所谓三饷残民五不因此而生。加之天灾连连、旱蝗不断才导致出今日之局面。天意如此能怨当今、能怨朝廷乎?彼之流寇不识时事、不谙国体、不守大义、不循天道朝廷自当兵讨伐之有何不妥!?如追本溯源乱民贼子方为天下祸。攘外必先安内内之流寇不平大明朝廷如何集全国之力平满清复辽东重收蒙古、朝鲜现大明中兴之万象?愚以为流寇不堪教化当尽戮之戮之则清平天下容之则国体崩溃!”
“桑南兄学弟有一事不明。流寇从何而来?永乐年间可有流寇?中原、西北流寇纵横屡扑不灭、劳师靡饷之根源究系何故?按兄之说法朝廷天兵一到流寇纷纷束手为何流寇从西北而中原从中原而湖广、四川、南北直隶呢?八年破凤阳之流寇不就是西北八大王、闯王之军吗?既是流寇既是西北一地之患为何中原腹心百姓却应者云集迎流寇而拒官兵?此般疑惑子龙着实难解。”
“流寇乃地方之惰民。民性本惰思不劳而获者甚众流寇不事农桑以劫掠而生自然引得惰民蜂拥从之。此乃国之悲哀,懋中兄为读圣贤书者岂不明‘灭人欲、行天道乃天下大治之根本乎?教化、教化西北民教化无方乃当地官吏之失职耳!西北流寇犹如痔疮过一地而传一地糜烂地方教唆良民以至世风日下而成大患。当今天子锐意中兴而宽厚九年五月锁下‘抚民诏旨即可见圣心眷民、宽大流寇之一斑奈何流寇禀性顽劣非学拿闯贼效死不可哪能怪责官军大加征剿屠戮?”
“民性本惰桑南兄好精辟的论断!流寇不事农桑而好劫掠岂不知被官军征剿有性命之忧?以性命事劫掠于理大为不通;以此论西北、中原百万流寇于情大为不合。子龙意味论事如医者把脉诊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乃庸医之道肺腑脏器、肌体肤有里外之别。病由里生所谓体虚则病生乃表里关系之明证。就流寇而言其多为失地流民、失业驿卒、工商所谓天灾不过是引病患之外因失业、失地不可活而成流民乃大明重患之根本。桑南兄尝言天子好生而宽厚却不曾道流民四起、田地荒芜一地之赋税又仅剩之民完纳乎?长此以往良民变流民、流民变流寇国之殇也!”
李定国登人不禁停下了脚步听那翠竹之下两个声音你来我往的论争。只是白文选在身后气得咬牙切齿估计手里有战刀的话非冲上去生劈拿“桑南兄”不可。好在李定国早有警觉伸手一直拉着白文选的胳膊让他暂时动弹不得。
好在那“桑南兄”一时被问住了只听“子龙”继续道:“大明之钱粮在何处?户部府库中?不在皇族、官宦、采伐之手中!河南一省之地竟然有七位藩王所封之地已占全省可耕地之六七军屯之地占一二百姓无敌可种之情在中原足以生患!再者桑南兄与子龙同属官宦子弟大灾之年可曾减衣食、节挥霍否?读圣贤书者不事农桑、不知疾苦读来何用?尝闻三国之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百忙之中尚亲历农事与蜀中老农共事农桑、畅谈丰欠思之仰之惭愧于心啊。而今民欲事农桑而不得其地、其种官欲安流民也不得钱粮、土地、农具。何因?土地钱粮皆在贵介之手安能出让?去岁十月天子令百官、皇亲纳资以充府库可有从者?桑南兄一国之中枢、一族之精英上不承天命下不应万民岂有不天下大乱之理?”
李定国见那“子龙”说的精彩、切中要害忘形鼓掌高呼了一声“好!”
这一下顿时打乱了竹
137 湖畔论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