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京华烟云(一)[1/2页]
重回明朝当皇帝
慕容古董
第一节京华烟云(一)
“啪,啪,啪。”
顺子赶着大车,稳稳当当地前进着,年轻的他不时扬起长长的马鞭,奋力在空中一甩,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爹双手袖在袖子里,闭着眼,坐在车辕上。听声音就知道儿子在干什么,不紧不慢的说道:“小兔崽子,老实赶车。”
“这段路平顺。爹,你就放一个百心,好好歇着吧。”顺子笑道。
他爹打了一个呵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小子可小心点,要出了差子,小心揭了你的皮子。”
“知道了,爹。不要坏了俺家的名声,车里货物贵重,俺家赔不起,是不是?”老爹的吩咐,顺子都听过一百遍了,顺口就来。
“你知道就好。”老爹靠在车厢上,仿佛睡过去了。
这是一只商队,前前后后有十多辆大车,另有十来匹马驮着货物。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五六个骠悍的武师担任镖师。虽然现在世道还算清明,却也不得不防备着。这一次是行商,因为逼近年关,带的贵重东些特别多,就要更加小心了。
看看进了山海关,商队的主人高觉耀才放了心。他大开大车的粗布帘子,一股冷气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一个寒颤。
“快到通州了吧。”看着飞速倒退的景物,高觉耀想。看情景,明日就可以赶回京师,将货物发卖一些,其余的先屯集着,等到来年再说。大略算下来,自己这半年辛苦,有万把银子的进账,只不知道家中妻儿如何了?这一次回家得好好地陪陪她们,等到明年东北生意的上下卖家关系稳定了,可以不用自己亲自打理,自己才能留在京师与妻儿团聚。
正想着,就见一骑赶到车前,高觉耀认得这人,说道:“谢壮士,李公子可好?”那大汉憨憨笑道:“高先生,我家公子正请先生过去一会。”
商队从沈阳出发时,恰巧遇上李公子也要入关。高觉耀见李公子人物不凡,又有辽东都司开具的路引,便约同路入关,也方便照应。李公子欣然同意。
下了车,在路上稍等一下,李公子的四马四轮大车就到了。李公子披一领白狐披风,亲自下车,说道:“旅途无聊,聊备酒水,请高兄一叙。”说着引着高觉耀上了车。
车厢甚是宽广,四五人坐卧都有余,里面摆着一张小几,几上陈列着酒水饮食。高觉耀见车厢装饰精洁,品位不凡,再联想到很少见的四马四轮大车,心知这李公子不是凡人。举止便恭敬了许多,告了坐下,说道:“还未请过公子,到先讨了公子的酒吃,真是失礼。”
李公子道:“薄酒不值一提,兄台不必客气。”于是两人对饮闲谈,聊以打发时间。
这李公子自然就是李谪凡了。扫灭叶赫乌拉等部后,他便接到万历召其回京的圣旨,匆匆料理了些公务,将军权交给薛论道,他便带着谢胜国等几个亲兵回京。在沈阳与高觉耀同行,引见高觉耀还读过几年书,言谈不像一般商人那般可恶,就让谢胜国请他过来一叙。
李谪凡因问到行商之事。
高觉耀苦笑道:“祖上也是有功名的人,只是小可不才,读了十多年的‘子曰,‘诗云,却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上。要养活家中妻儿老小,没奈何只得跟着人学经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兄台弃举业而营商,未必非福。看兄台举止,可知运道正旺。”李谪凡劝道。
“经商到底是末流。”高觉耀道,“幸好当今天子圣明,任用贤能,裁减关税,我们这些人才好过一点,能寻几个钱养活家小。”
李谪凡给他满上酒,问道:“怎么讲?”
“一行有一行的难处,早年行商,一苦强盗,二苦官府税多,三苦兵丁巧诈。行商在外,幸苦不说,一不小心遇上强盗恶兵就弄得血本无归,就是侥幸无事,刨去税捐,也盈利不多。”高觉耀侃侃说道,“不光我们,就是盐商﹑木商﹑茶商,虽然本钱大,也不敢大意。”
“那如今,想必改善不少。”
高觉耀几口酒下肚,一张脸就红了起来,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这个自然,不然怎么说天子圣明呢。就拿关税来说吧,现在一批货物只需要交一次税,拿着这个缴税单子,就可以全国通行无阻。哪个关口敢再敲诈,敢再多收,就可以到衙门告他;衙门不理,还可以到督察院廉政司告去。”
李谪凡笑道:“真能如此?”难道我在辽东三年,关内就政风大变了。
“当然。不过,古话说‘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比起从前,现在好很多了。”高觉耀也平静下来,“你看现在的商旅集市比之十年前不知多了多少,听说南方与东西洋贸易,获利巨大。我不想发多大财,趁着这样的好日子,拼着再辛苦几年,积累几两银子,可以在家里做富家翁,免了下半生辛苦。”
“兄台是惜福人,不知道做的是什么生意?”
“辽东还做什么,不就是人参,珍珠,皮毛之类的特产品。只是我们这些小本生意,不比那些大商行。好东西都让大商行收去了,我们这些零散行商就只能收购一些低等下等的货物,赚钱也不多。”高觉耀说道大商行有些黯然,近年,各地商人份份仿效浙江﹑香江等商行,成立商行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打击对手,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像高觉耀这样的散商就受到了极大的排挤。
“不过,今年我到得了一个先手,可以稳赚一把。”高觉耀突然兴奋的说道。
“哦?”
“公子在辽东,想必听说过李谪凡?”
李谪凡的路引上并没有写本名。他见高觉耀如此问,笑道:“听说过,你的事情也与他有关么?”
第一节 京华烟云(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