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宸告诉胖子,这个忙碌的女子,就是老千妈陶毕华。
好在很多顾客都是熟人,他们吃完了,默契的把钱放到柜台上的纸箱里。
老干妈看也不看,只顾忙碌着洗刷碗筷、收拾桌子、添置酱菜,
反而总是叮嘱顾客:
“出门在外不容易,吃饱了,不够就自己添,
不多收钱的,敞开了吃,辣椒酱不要钱,喜欢吃就多放些。”
不但门口石阶上蹲坐了很多吃饭的人,就连街道边上都站满了吃饭的顾客,
江宸和胖子挤不进去,站在边上默默看着。
周边那些包子铺、小饭馆、粮油店、还有农贸市场的很多商贩排队在这买酱菜,
有时候老千妈忙不过来,商贩们自己拿了辣椒酱,然后默契的数好了钱,同样放在柜台上一个大大的纸箱里。
胖子这才惊讶道:
“这生意好到火爆,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要是人手足够,每个地方都开一家,那这钱不跟淌海水似的。”
这时,正是学生中午放学高峰的时期,
几个学生满头大汗跑了过来,老千妈一见他们过来,
就宠溺的用大腕端来满满的凉粉、凉面,又贴心的倒来开水。
学生愧疚的说:
“干妈,你以后不要给我们凉粉凉面了,吃辣椒已经很过意不去,再吃你的饭,
你的生意怎么做得下去嘛。
学生掏出馒头,蘸着辣椒,就着开水,把一顿饭给兑付了过去,”
面对老干妈装来的凉粉、凉面,几个学生没有动筷子,
虽说没有动筷子,如果把凉面倒回大锅里,其它顾客看着不像话。
但是要让他们吃掉,
他们却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老千妈生活很不容易,自己还有两个孩子要拉扯,
明明自己过的不尽如意,却尤其见不得别人受苦,
他们这几个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有的父母不在了,有的或者父母卧病在床没有劳动能力,他们上学是家人节衣缩食、含辛茹苦送来,其他的再也无能为力。
每天带着馒头到老干妈这里蘸酱吃,喝开水,
已经是受了大恩,怎么可能还好意思吃饭。
有个男孩叫欧阳梓刚,他显得成熟些,找个袋子把几个同学碗里的凉粉凉面分类装了起来。
提到门口,
恰好有个学生骑车经过门口,愕然看着欧阳梓刚手里提着的的凉面,
骑过去一会,
又蹬了回来说道:
“欧阳,我正好中午没有吃饭,你把手里的饭卖给我吧。”
欧阳梓刚开心接过了钱,然后放入老干妈柜台上的箱子里,
老干妈看了直摇头,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婶子这边开了饭馆,你只管来吃就是,”
欧阳梓刚和几个孩子,忙碌着在后厨帮老干妈刷洗好碗筷,还不忘探出头对老干妈说道:
“等我有钱了,干妈,给你盖全县最大的饭馆,我要报答你,让你过上好日子。”
老干妈欣慰笑道:
“你们这帮孩子,谁要你们报答,好好念书,有出息了,就是最大的报答。
尤其是你,刚子,
你变化最大,原来天天在街上逛魂,游手好闲,
现在读书上进了,干妈看着也高兴。”
欧阳梓刚不好意思说:
“干妈,我要堂堂正正做人,像你一样,靠自己的劳动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我面对的这点苦,再苦,也没有你以前的日子苦。
我们都知道你的不容易,干妈,以前你丈夫得了重病,几年下来看病吃药,负债累累,还要养两个孩子,
你背过石子、
捡过垃圾、
推着小车卖过菜、
都是一步步苦熬过来。
你不仅是干妈,也是我们的榜样。”
老干妈欣慰笑道:
“这就对了,咱人穷志气不能短,精气神不能垮,只要你咬牙坚持,没什么事不能做到。”
&
第44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