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的生日也很快过去了。王衡带着自家的戏班子回了苏州。顾汇海和毛文龙一起去往京城,原来是同年托付的晚辈,现在变成了自己的侄女婿,更是亲热了不少。毛文龙本来是有些不太喜欢这个跟自己年龄相近,却已功成名就成家立业的书呆子,只是迫于舅舅的威严不得不敷衍了事,等接触一阵,发现这个书呆子并不呆,还很有趣,再后来还成了自己的叔叔,叫人不得不亲近了。
顾若兰肯定了自己现在是住在露香园了。想着以前在上海读书的时候,露香园路只是一条路,露香园顾绣也只是传说中的,无缘得见真迹。万竹山房也只有一个万竹街和万竹小学的名字了。看着这一切,真是恍如梦中。
若兰跟着端姨娘和如兰住在一个院子里,因为顾大人进京时借走了岳母的鱼篮观音像,端姨娘要日夜赶工再绣一幅佛像送给王家老夫人,基本没空管两个小的。
“若兰,姐姐带你去给娘请安。”如兰牵着若兰的手,一路往顾大奶奶院子里走来。
顾大奶奶的屋子里坐了一屋的人,挺热闹。艾兰本是跟顾大奶奶住一个院子的,顾振海的两个闺女,庶出的梅兰和荷兰也过来找艾兰玩,宝兰今天带着玉兰和银兰也过来了。银兰那天受了惊,原本喜欢说话的她今天却有点厌厌的。
“今天我这屋子里坐了一屋子的兰啊,怎么今天都不上学啊?”顾大奶奶笑道。
“三婶婶,今天张先生生病了。不是还让小苗姐姐去给张先生看病么?”玉兰嘴快,抢着说道。
“哦,你看我一下就混忘了。小苗也该回来了吧。”顾大奶奶道。
“张先生也太老了些,话都有些说不清了。还老是生病,我们为什么不换个先生啊?”艾兰抱怨道。
“瞧你说的,教你们几个女孩子,能用那年轻的先生?快别乱说了。”顾大奶奶道。
“三婶婶,艾兰说的有道理。张先生怕是真要回家休养了。至于我们家这些女孩子读书,我有个想法,还没来得及跟我父亲和叔父说,先跟三婶婶说说,你看合适么?”宝兰说道。张先生在顾府教女孩子读书也有些年头了,女孩子嘛,又不要科考,认得几个字就行了,所以上学也就那么几年,宝兰如今早没跟张先生读书了,都是自己挑喜欢的书看。
“宝丫头,有话就说呗。”顾大奶奶道。
“三婶婶不要笑话我。我听说三叔在奉新的书院里办了女学,女孩子也可以到学堂里读书,可是真的?小苗姐姐就是那女学堂里读出来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办个女学呢。就在万竹山房我二叔的学堂边上借几间屋,我可以教认字读书,还可以教算账,三婶可以教画画,小苗可以教些养生防病药理什么的,端姨娘还可以教绣花,不是比张先生就教几个字强。我们还可以收些街坊的女孩子,她们学门手艺,能自己养活自己,岂不是好?听说端姨娘在奉新也教人绣花的,那沈绣就是她教出来的不是?”
“宝丫头,真会想。难怪那毛公子一眼看中你。只是你就要出嫁的人,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啊。”顾大奶奶笑道。
“三婶婶就爱取笑人。”宝兰有些脸红,可也不是像有些女孩,说起婚事就急眼,“他说要博得功名才成亲,谁知道什么时候呢。没的我就这么傻等着什么也不干不成?”
“要不我们去端姨娘那里看她绣花去,就学起来。小苗,刚才还说到你呢。张先生的病可要紧?不要紧就好。就是,这人年纪大了,一点毛病半天难好起来。来吧,我们一起去看端姨娘绣花去。”
端姨娘的绣活那真不是吹的,好得让人炫目。宝兰的花其实也绣得不错的,看到端姨娘的,真是甘拜下风。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办女学的想法,端姨娘也是非常赞成。
“只是,过几天我们几个都要往苏州王家去,我娘生日。也不知道做官的会做个什么样的官,到时候要不要跟到任上去……”顾大奶奶笑道。
“无妨,有空就过来帮忙。”宝兰很是有做大事的气派。
“要说教女孩绣花,我也赞成。不过,我提醒一下,这我们顾家的事,就不打沈绣的名头了,干脆就叫顾绣,大家看如何?还有啊,现如今沈绣在沈沉的操持下,走高质高价路子,在高档衣服、戏服、日用品上已经占了先机,我觉得我们最好不要在这方面跟沈绣对着干。做沈绣的那批绣娘,识字的不多,虽然有几个手很巧的,可惜看过的东西不多,眼界有限,心里想的也不多。看我们家这几个小姐,个个饱读诗书,会画会写,见多识广的,我们可以做跟沈绣不一样的东西,沈绣能做的我们顾绣也能做,我们顾绣做的,沈绣就做不出来。那我们就可以比沈绣更高价。”说到刺绣,一向低调行事的端姨娘说话的声调也高了起来。
“端姨娘说得好,我很赞成。那么我们准备做哪些东西呢?依我看,端姨娘现下绣的这个观音像就很好。要不,我们就主要绣家里的佛像、摆件,或者仿绣名人字画?”宝兰是心里有主意的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端姨娘
第三十五章 顾家女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