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来岁面容白净的县令这才缓步上前,清了清嗓子,声音也颇为洪亮:“诸位乡亲!从这一刻起,你们就已经是大凉帝国的虎贲,是圣天子陛下的忠勇卫士。本官作为你等的父母官,为治下拥有你们这样的勇士而自豪。帝国也为拥有你们这样的卫士而骄傲!望你等今后勿忘君恩,奋勇杀敌,报效帝国!大凉永昌,陛下万岁!”,说完便退了回去。
虽然都是些一贯用来做表面文章的陈词滥调,但他并没有像一般文官那样长篇累牍地罗嗦,让蓝甲将军诧异的眼光中带着一丝赞赏。
县丞说完,县尉才走上前去,大声道:“各位勇士,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守护帝国的干城,是圣皇帝陛下开疆拓土的利剑!本官在此预祝各位在边疆能平戎万里,封候拜将!”说完也退了下去把将台留给了蓝甲将军。
蓝甲将军这才又走到台前,扫视了全场一番才才冷声道:“现在开始分队,点到名字的出列站到左边,分好队后听从你们队官地安排。”,说完便转身陪县令一干人离开,招录袁士平的那个军官这才又走到将台前,开始点名。
袁士平默记了一下,发现每次点够一百人,便由两个士兵领着离开到左边排列成一个横十纵十的小方阵。
负责带队的士兵则站在方阵的前面大吼:“从现在起,你们就由我带领,你们叫我时要称呼我“队官”,他则是你们的副队官。”,说完指了指旁边的另一个士兵。
当袁士平已经饿的浑身发软直想坐下时,终于完成了分队,一共分成了十七个小队,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布在校场上,这时已过正午。
那军官走下将台,带着剩下的士兵向演武场外走去。然后最左上那小队的副队官领着新兵排成长长一列跟在后面,那个队官则在中间监管。当第一个小分队走完最后一人,隔着一小段后第二个小队的副队官才依样领着自己小队的新兵跟上。
一块一块的小方阵变成一条细细的长蛇向外蜿蜒而出,走了一阵后袁士平才发觉并不是出城,疑惑中来到县仓门口才明白过来是领取军需。
由于这批新兵是有北方榆风省边军派人过来招募的,而且将来也隶属于榆风边军,并不属于锦林省辖制。因此承良郡与合丰县都不需要准备这批新兵的盔甲和兵器等物,只是提供了一批帐篷与食物。
帐篷有合丰县特意征发来服徭役的民夫用骡马拉动,所以这批新兵只是按着刚才的长蛇阵形一个个取过分发的干粮带和水壶带在身后便继续前进。
再次看见蓝甲将军时,他已经和一群亲兵骑在一匹匹战马上,看起来威风凛凛。锦林省并不产马,也很少有平民能承担饲养马匹的费用,所以新兵都充满羡慕的神情。
正在队伍前面的军官迎上前去,向蓝甲将军说了些什么。蓝甲将军点了点头,军官便翻身骑上旁边一匹空着的战马,一提缰绳控马小跑开去,身后部分士兵也都纷纷跨上留着的空马跟了上去。
马蹄落在青石铺成的街道上发出清脆的踢塔声。那军官直接跑到队伍的最前端才停下,然后催动坐骑像散步一般一步一步向前小走,带领小分队的队官和副队官指挥着新兵跟上了上去。
跟着那军官而来的几个士兵骑在马上沿着队伍来回慢跑,并大声呼喝:“边走边吃干粮,不许停下,不可掉队!边走边吃干粮,不许停下,不可掉队!”
对于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的袁士平来说,这些呼喝却是如此的悦耳动听。也不管其他新兵如何,他取出干粮就自顾吃了起来。这是他近五天来吃到的真正意义上的食物前两天的树叶不算。
尽管那些树叶给了袁士平很大的帮助没那些树叶,当时就已经四天没吃任何东西的他别说能将石锁提起一尺多高,有可能在第二次测试时连摇动它的力气都没有。虽然那些树叶是他能侥幸被录取的关键之一,也支撑着他到现在还没有被饿晕。可毕竟是没有多少营养的食物,当时吃的再多,过不了很久又会觉得饥肠辘辘,而且,树叶的味道的确非常难以下咽,以至于他每吃一顿都会产生好几次想吐掉不再吃一口的念头。
说不上狼吞虎咽但吃相也称不上斯文的袁士平在拿出第五张面饼的时候,犹豫了下又放了回去,明知道参军后不用再担心没饭吃,但他还是没敢一次吃掉太多的食物,被饿怕了!
“果然比树叶好吃多了!”又拿出水壶喝了几口水的袁士平边随着队伍前进边想到。吃过面饼精神明显好转的他这才左顾右盼,发现那个蓝甲将军也带着一些士兵控制着坐骑一步一步地跟在队伍的中间。
直到已经没什么人再吃干粮时,那几个骑马慢跑的士兵又边跑边大喊:“这是你们三天的口粮,自己控制每顿的份量,吃光就自己挨饿到下次发粮。”
队伍立时有些骚动起来,等别人都已经吃完后才告诫,这不明显地故意戏弄人?在袁士平暗自庆幸没有多吃时,已经有一些吃了较多的人低声咒骂起来。其实一般的军队不会像这几个士兵这样,虽然是故意但并非恶意地整治新兵。因为北方边境事故频繁,而榆风省又是大凉帝国最重要的北边屏障,所以榆风边军的士兵军事素质比较高,训练也比较严格。这几个士兵故意等新兵吃完后才提醒他们,就是为了让新兵印象深刻,吸取教训,防备以后在条件有限时的长途行军中士兵不能控制好食物分配而导致战力下降的情况。
&n
第五章 离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