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节 红军蓝军[1/2页]

呼啸的枪刺 叶扶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节红军蓝军
      君武山区万家岭东北赵各庄蓝军指挥中心演习第三天中午12点
      “吃饭喽!包子管饱,牛肉汤管够!附送绿豆汤去火!”刚刚12点,炊事班已经把午饭送到了哨位上。名义上现在是演习阶段,部队日常一切均按实战要求。但是这几天叶扶苏的伙食,简直比平常的还好:到底是指挥中心,有吃有喝又闲在,出来进去还能碰上漂亮的兵妹妹。前面打的“血肉横飞”,这里一片太平景象,后勤服务搞的快赶上军区招待所了。这哪是蓝军指挥中心呐,这是蓝军疗养中心。郁闷呀,弟兄们驰骋疆场,自己在这里干靠。
      炊事班长乐呵呵的端了碗绿豆汤递到了叶扶苏的手里:“嘿,狼崽子,来碗绿豆汤去去火。省得见着人就呲牙咧嘴的。”
      叶扶苏一呲牙,算是笑了笑,左手接过绿豆汤,右手抄起一个包子解着气的狠狠咬了下去。
      演习已经开始三天了。自从演习开始当天被“释放”归队,叶扶苏现在距离一线战场是越来越远了,心里是要多郁闷有多郁闷。演习开始第一天,叶扶苏归队报到,但是一连已经开拔打前站去了。心急火燎的叶扶苏找了辆顺风车,都已经坐到了副驾驶的坐位上,又被拉了下来。军区派遣的电子对抗分队到了。团座命令“叶扶苏接待的干活”。谁让他跟那帮子鼓捣电子设备的平时熟的不行呢。
      第二天,好不容易磨着团长放人了,前面又传来了发现红军突击集团的消息。独立团一连与“敌”两个营遭遇,被包围在了一座高地上。这下想归队也归不成了。百无聊赖的叶扶苏从一个团参谋那里借了本《战役学》有一搭无一搭的看了大半天。一向拿起书本就能很快安静下来的叶扶苏,这次也不知道为什么,才看了一半就把书丢到了一边。变成“孤儿”的叶扶苏自己拎着背包溜达到了侦察连。他有自己的小算盘:反正也回不到连里了,要是捞任务,还是侦察连刺激。搞不好被领导安排到了电子对抗分队或者警通连,那可就彻底成了旁观者。好容易赶上个演习,不去前面蹦跶蹦跶这兵算是白当了。
      本来叶扶苏就心急火燎的,可偏还有人招他。也不是哪来的一个新兵蛋子,非在食堂说一连这次被“敌人”重兵包围肯定是死定了。一脑门子官司叶扶苏踩着桌子窜过去就要打架。要不是他身边都是侦察连的弟兄,还真没人能反应的过来。
      赌着气吃了6、7个大包子,叶扶苏也不在哨位上磨叽了(本来也没安排他的哨)。晃晃当当来到庄外,找个树荫坐了下来。随手掏出来从指挥中心偷偷打印出来的一份演习地域空白地图。
      整个演习地域涵盖了君武山区的大部,东西宽775公里,南北长58公里。一条叫做文水的大河横贯东西。海拔2319米的君武山区主峰――文水岭就座落在演习地域的正中心,也是文水的正中心。文水岭紧靠着文水河,居高临下虎踞龙蟠。
      文水岭以北多为平原地带,除去东北方的天岳岭山区丘陵密布,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以外,其它地区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极适宜装甲兵团展开作战。紧靠着文水岭的是灵虎山地区,与文水岭前后呼应、互为奥援。
      文水的两头,也是演习区域的边缘地带,名叫上、下川的两座公路桥连通了文水南北。108国道经过下川桥贴着演习区域东侧由南向北纵贯了演习区。流经君武山区的这一段文水河河道普遍笔直宽阔,仅在文水岭脚下有一处水流比较湍急,此地两岸的距离不足30米。
      文水南岸,大大小小超过200米的山头不下15座。典型的山区地貌。最大的三座大山八卦山、万家岭和禹山,自西向东呈倒三角排列。南岸唯一平坦的地区就在这三座大山的怀抱中,正对着文水岭。现在蓝军指挥中心就在万家岭山脚下赵各庄。赵各庄向北还有卫庄、黄庄等几个小村落,是南岸难得的平原地区,这一段文水的唯一渡口宫田渡也在此地。几乎与文水平行的省公路也是通过这一平缓地带与108国道交汇。
      演习地域北部平坦南部多山,以大红一师为核心的红军演习集团是从北侧进入演习区的;一路上高歌猛进,不仅迅速控制了文水北岸,还突然在文水岭下最窄的地带搭设了浮桥,整整两个装甲营一头撞进了河南岸平原地带。根本没有预想的侦察、试探动作。大有趁蓝军立足未稳,就直插蓝军指挥部结束战斗的架势。
      “嘿嘿,仗着人多欺负人少,打群架呀。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叶扶苏翻看着顺手抄在地图一角的红、蓝军兵力配备,心里腹诽着红军的战术。
      这次演习看来军区真是下了血本。将近4万人直接参与了演习对抗。其它诸如警戒、保障部队都算在一起也不少于3万。陆航大队、电子对抗大队、刀锋特种大队甚至是隶属于二炮的导弹部队都被一股脑的编入了演习部队序列。除去参加人数上不是最多以外,这次

第二节 红军蓝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