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苦战(一)
演习指挥部演习第四日凌晨二时十五分
“绍宽,感觉如何?这帮臭小子一出手就这么辛辣。我可真的感觉老了。”陈东抚摸着花白的头发,盯着标明红蓝两军态势的地图大发感慨。
“呵呵,我说,咱们两个可是一年的兵。你比我能大几天?”张绍宽端了杯浓茶坐到桌子边上:“这才四天不到,我就感觉的精力跟不上了。还以为开头几天他们会侦察、计划、补给或者构筑工事。可第二天他们就接上火了。”
“左明他们看来是采取的主动。中路突进,设伏,然后还有一个大胆的迂回。”陈东拿着红军的作战计划带起老花镜仔细对比着地名:“刘爱国下面的动作可能对左明他们有影响,不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红军的计划是在中路施加压力,诱使蓝军出动陆航部队。如果蓝军不上当也可以为下面西路的迂回埋一个伏笔。总的说红军的打算是利用优势兵力挤压蓝军的迂回空间。逼着他们进行决战”张绍宽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声音就从门外传了进来。
“蓝军的计划是充分利用陆航的机动能力和低空制空权。诱敌深入然后对关键部位进行垂直攻击。还有电子佯动。两边实际的注意力实际上都在西边,尤其是上川桥。”进来的是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看来,第一阶段两边谁也占不了多少便宜。关键是随机应变和指挥能力。不过蓝军要是能够继续充分利用陆航,可能有不错的收获。”虽然已经凌晨两点,但是这几个老军人依然神采奕奕围在地图前。
“打了一辈子仗,现在只能在地图、沙盘上看着别人打。今天一定热闹,蓝军要突袭红军两河滩的补给基地吧?红军的西路迂回集团也要穿插过去。动作都不慢。绍宽呀,你那个在主要战场安装摄像机的办法挺好的。至少可以随时了解两方部队的情况。”
“这不是我想的,是听一个蓝军的小家伙说的。他也是在外军资料上看到的。刘爱国派他到我那里打探消息,被我给扣下了。”
“刘爱国这小子”
“两边都一样。对了,我说的这个蓝军的小家伙就是编那个指挥系统的。有的国家在尝试使用战场监视系统指挥战斗和了解战场实时的情况。这小子还说,要是咱们也有这个系统,他就建议蓝军电子对抗部队想办法窃听指挥部的系统。哼哼,这帮小子,真是敢想也敢干。战争的模式越来越复杂、多样了”
君武山区灵虎山红军指挥中心演习第四日十二时五十七分
红军总指挥军区参谋长左明在帐篷内满腹心事的踱着步:蓝军的反应有些奇怪呀。只是昨天傍晚对浮桥试探性的进攻一下就收回去了。到现在还是没有任何动作。到底他们在打算什么呢?
手里攥着参谋送来的情况分析,正要走出帐篷,副总指挥、军区副参谋长李焕章从外面走了进来:“我去补给基地看看。早上许立新要走了两个连的防空部队,我得去看看。我担心蓝军发现了那里,后面的计划这里可是个关键”曾经当过一任“大红一师”师长的李焕章对于他的老部下非常了解。看来许立新有些过于谨慎,对昨天蓝军的进攻紧张过度了。
“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我两河滩后勤补给基地两分钟前遭到蓝军陆航和地面渗透部队突袭,目前联系中断”
君武山区八卦山蓝军防御阵地指挥部演习第四日十四时
守卫八卦山的是蓝军部队守备团一营。作为一个常年驻守在君武山区的地方守备团,他们可是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称得上是了如指掌。如果不是装备上跟那所谓的些主力部队相差太远,守备团的战士们认为他们至少可以顶住敌人师级进攻两昼夜。这一点在军区的屡次推演中也是得到了证实的。虽说现在八卦山到上川桥这一个营的兵力略显单薄,支撑到大部队到来还是能够做到的。不过,指挥部的命令是尽力抵抗后向东侧的几个小高地撤退。看来敌人还真是打算从西面来个突破,然后与正面的进攻遥相呼应,形成一个钳形攻击,最终割掉蓝军一半的防御阵地。
也难怪红军这么布置。根据君武山区的兵要地志(记录、评价某一地区军事地理和其对国防建设、军事活动影响的地方志)记载,东侧的下川桥就在108国道上,两侧山头密布,至少要通过3、4个山谷才能到达平坦地区。而且国道两侧分布着大片高苗地(长着高杆农作物的田地,利于部队隐蔽、伏击和机动),这对于红军的坦克部队绝对是个硕大的坟墓。最要命的是蓝军控制的禹山就依偎在国道一侧,不要说配备重兵把守,就是放上去一个重炮营,就可以死死地封锁住所有人的进出路线。
既然从这边过来,那就等着吧。守备团一营营长一边叠着指挥部的命令一边想,四道防线,至少让你留下半个团!
一阵激烈的爆炸声打断了这位营长的遐想。至少一个班的红军战士突然出现在了八卦山蓝军防御阵地的核心位置――营指挥所。还没有转过弯来的蓝军营长下意识的一把将团部命令塞进了嘴里。苦涩的纸浆味充斥着他的口腔。搭载红军突击部队的两架小羚羊直升机已经将核心阵地打的七零八落了。被“击毙”的守备团营长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很容易分辨出了大型装甲部队开进的声音。这是守备团所没有的,所以,这只能是红军部队。更加令人痛苦的是,声音的方向来自防线的侧翼。也就是说,自己布置的数道防线,已经变得毫无作用了。半个团?看来自己这个营算是彻底交代了
君武山区万家岭西北1483高地蓝军防御阵地演习第六日下午十四时
阵地上,叶扶苏揉着有些发麻的右肩,两眼紧紧盯着下面正在撤退的红军部队。整整三十六小
第七节 苦战(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