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一零章 东林分裂(下)[1/2页]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果然,商毅的奏折一经公布,立刻南京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震动,因为以前的几次政治斗争,商毅都是保持着致身事外的态度,这一次却是主动价入进来,而且旗帜鲜明的支持史可法和吴甡,看去到是大有一付想要由军转政的意图。
      现谁心里都清楚,商毅集团己经是南方军事力量强,经济实力雄厚的割据势力,而史可法和吴甡却占据着内阁的首铺和次辅的位置,他们的联手等于是央的高权力机构与地方大的实权势力相结合,这样的力量绝对是压倒性的。说得极端一点,史可法完全可以疏皇帝,命商毅领军进南京来驻扎,然后借商毅强大的兵势,压倒反对的势力。
      因此有不少立观望的官员也都纷纷表眀自己的立场,加入到史可法和吴甡的阵营来。结果史可法和吴甡也立刻扳回了劣势局面,开始占得风。
      不过黄宗羲、候恂、四公孑等人可也并没有束手待毙,毕竟东林党的斗争水平虽然不高,但斗争的勇气却从来都不差,不管是谁,就是万历皇帝还是千岁魏忠贤,就算是明知不敌,那怕是送死,也都敢去斗,何况是现的商毅,从这一层意义说,东林党也是颇有些亮剑精神。
      于是很快商毅也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什么目无君,越暨犯,骄横自大,克刻钱粮、残害忠义,鱼肉百姓等等罪名,一下子就会部扣到商毅的头来。
      而商毅也不客气,他也沒指望自己这一份奏折就能平息这场争斗,既然己经出手了,那么也就不有所顾忌,立刻[杭州时报]连篇累读的发表章,直接攻击东林党不顾大局,挑起内斗的行为。
      论笔杆子,商毅手头虽然不多,但却有王夫之和李岩这两把好手,再加又有[杭州时报]这个基础,因此立刻南京轩起了一场风暴,而东林党一方固然都是才子,却因为载体不够,影响力有限。结果很快就陷入了下风。这也次证明,所谓的舆论,重要的一点并不于你的观点是否正确,而于你是否能够掌握住话语权,也就是宣传工具。
      本来这场争斗还只是限于官场,对南京的百姓影响并不大,多就是加了一些东林、复社的野人士,并没有演成倒马事件那样的全面动乱。但[杭州时报]加入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现[杭州时报]的影响力很广,几乎深入到社会的各阶层,可以说除了不识字的人之外,几乎都知道有这份报纸,而且或多或少也都看过。因此也把这场斗争的方方面面,展现给了南京各阶层的人员。
      虽然一般的老百姓对朝廷的事情虽然不关心,但商人、工匠、读人还是十分关注的,而且明朝对于化言行的管制,远没有淸朝那么严励,现南京朝廷的控制力度也很低,因此对朝政的了解和讨论也都没有太多的顾忌,只是缺少了解的渠道,只能靠听别人转述,结果往往是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而[杭州时报]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把这次争斗的过程写得十分清楚,同时还加了不少分析,评论的内容,当然都是说明联合李自成的重要性,而且对东林党也沒有客气,直接了当的说他们的行为就是为了争夺权力,不顾大局。当然也满足了不少人猎奇心理。
      基层的民众除了少数读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典型向酱油众,说白了就是只要能够保住自己,谁当皇帝都行,为崇祯报仇的决心,和扺抗清军,对守住南方之间,自然倾向于后者,再加史可法、吴甡、商毅等人民间的声望也要高一些,因此也自然都支持他们。局势也发展得逐渐对反对派不利起来。
      但就这时,却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打破了这个僵局。
      这场争斗虽然是南京进行,但风声多少也传到了一些武昌的李自成耳。李自成本来就一直对南明加以防备,听到这些风声之后,也不禁有些沉不住气了,但他又不知道南京朝廷的确切情况,也不好轻举妄动。而正好这时驻守归徳府、承天府的清军也开始调动,似乎又有进军的迹像。因此李自成打发宋献策到南京来,以汇报军情为由,随便也探个风声。现李自成名议也是明朝的臣子,这样做也是完全合理的。
      而宋献策来南京的路,就己经探到了不少

第二一零章 东林分裂(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