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整编就这样决定下来。而为了加强军队的性和荣誉感,商毅决定将军队的官职体系从传统的品分级剥离出来,参照后世的军衔,建立一个全军衔制度。
军衔的名称,主要还是以后世的军衔,但商毅也作了一些修改,军衔分为“兵士尉校将” 四个大级,各级之又分三到五个小等级,兵分初等兵、等兵、上等兵;士分下士、士、上士;尉分准尉、少尉、尉、上尉;校分准校、少校、校、上校;将分准将、少将、将、上将、大将;后是元帅。共计是二十级。所有军队系统的战斗人员、非战斗人员、军事职人员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
而目前阶段,各军区部队的定衔是:各军区司令部、司令、副司令、参谋长、副参谋长定为将。军长级定为少将;师长级定为准将;旅长级定为上校;团长级定为校;营长级定为少校或准校;连长级定为上尉;排长级定为尉或少尉;班长定为准尉或上士。
士兵入伍之后,即为列兵,然后依据战功,成绩,可获得逐级军衔;其他非战斗人员、职人员则按各自的入伍的时间、资励、功劳、官职,也都被授于相应的军衔。
当然总体来看,军衔定得都不算高,高的也就是将;这是因为商毅考虑到,以后还有大战要打,各人的晋级机会都还很大,因此也要留出一定的余地来。
军衔是只有军队人员才会被授于的级别制度,与品级并没有直接的对应的品级,另外每一级的军衔都有相应的标志,主要还是表现肩章和胸章上。任何重大仪式之外,军人可以以行军礼来取代其他的礼节,包括跪拜的大礼。这也是商毅为了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而做出的明确规定。
而军人还有另外一向荣誉,就是佩戴郧章。商毅很早军队颁发郧章,不过那时的郧章比较随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现也正式确定下来,郧章分为三等,甴低到高,依次为青龙勋章、赤龙勋章、黄龙勋章、每一种又分单龙、双龙、双龙宝星三种。一共是种勋章,按功劳大小,可获得相应的奖励。
当然勋章并不仅仅只是奖励给军人,其他官员,甚致是普通百姓,也都可被授于勋章。但只有军人才能被授于黄龙勋章。
不过军队编制,以及军衔的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就有人向商毅进言,现南京政fu的军队分为五个军区,其有四个军区都分驻各地,各自拥兵少则七八万,多则十余万,而南京军区却只有五万人马,正是强枝弱杆,要防备各地军区割据一方,不听调令,因此建议商毅向各地军区派遣亲信,出任监军,以监视各个军区的动静。
其实军队里派遣监军,是历代以来皇帝控制军队的必用手段之一,而且监军基本上都是由宦官太监出任,因为以皇帝的心态来说,正常的人都是不可靠,唯有不是正常人的宦官,对皇权才沒有实质性的威胁,这也就是为什么历代都对太监干政深恶痛绝,但皇帝却偏偏使用太监的原因。
但现商毅身边没有太监,而且将来商毅也不打算用太监,另外商毅也不准备使用监军制度,因为监军制度虽然可以帮助皇帝好的控制军队,但却是以牺牲军队的战斗力为代价的。主将和监军之间,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而且双方的责权难以分清,因此往往是很难相处得得好。上层不和的军队,当然无法全心打仗了。
不过商毅到也并不太但心,自己内部会出现军阀割据的情况。这到不是说商毅完全相信部下各将对自己的忠诚度,当然到目前而言,各军区对商毅的忠诚度都很高,还没有出现过或明或暗违返商毅的命令的情况,但这仅仅也只是遐免军阀割据的一个条件,重要的是因为华军的组建情况和历代都不相同。
国古代,一直都存两种组军方式,一是以由朝廷出面,进行组军,但这一般都是一个王朝的前期,国力较为雄厚,而且政治上也比较清明,能够充份发军全国的力量,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如汉、唐、宋、明的前期都是如此。
而到了王朝的后期,由于国
第一九五章 整编军队(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