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统战部对这一次进山东的战斗计划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这次战斗的失利,主要于没有坚持执行商毅一惯提倡的机动灵活,集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和先打弱小之敌,后打强大之敌的原则。
同时统战部也对再次进攻兖州、济南的战斗计划提出一些建议。认为目前清军山东地区的兵力比较雄厚,而且阿巴泰又山东经营多年的情况下,想要一举击败清军,迅速攻取山东全境的想法并不可取,还是应该稳扎稳打,战术灵活多变。另外管清军的所有兵力都集从济南到兖州的狭小地区内,但由于清军要分兵驻守五个地方,只要是有耐心,还是可以找到对清军进行分割包围歼灭的机会。
因此可以集兵力先进兖州或济南其的一地,或直接攻占城池,或围城打援,先歼灭山东清军的兵力,然后再逐步攻取山东全境。统战部的建议是先进攻兖州府,一来是因为清军兖州府的兵力相对较弱,而且山东地区爆的任七、张七农民起义,以及曹州的李化鲸、郑隆芳、姚昌等人反正, 都是衮州府的西南地区。因此先进攻兖州府,可以得到许多其他支援。
其实撤军之后,山东军区司令部也对这一次出兵的失利原因作了深刻的反思。众人也都认识到,这一次出战进取山东失利的大原因就于,兵力过于分散。由于岀兵之前的胃口太大,想一口就把整个山东省全都吞下去,而且又速胜心切,因此才同时对兖州、济南动进攻,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相反造成了自已的兵力分散,而且进攻的目标也过于明显,进攻章丘和泗水两个县时,清军都己经做好了充份的准备,华军只能向清军动强攻。这样的进攻计划,显然是不符合华军一惯的战术特点。
因此统战部对山东军区提出的批评意见,十分准确,也让众人都非常心服,而提出再次进攻兖州、济南的建议,也都非常赞同,由其是周少桓,也才意识到自己和商毅的差距所,虽然这份建议是以统战部的名议出,但周少桓十分清楚,这绝对是商毅的意见。
原来周少桓山东处处效仿商毅的作风,并且还因此而获得了一个“小督师”的雅号,虽然商毅称王之后,周少桓也严令山东军区,不许再提“小督师”这个称号,但私下里,心里也颇有几分得意,能够和商毅相提并论,也是十分光荣的事情。但现看来,自己和商毅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而商毅以私人名议,给山东军区写的信,信,商毅鼓励山东军区,不能因为这一次失败而气馁,以致于一蹶不振。由其是以周少桓为的司令部成员,一定要先站起来。先打几个胜仗,又碰了钉子,然后又打几个胜仗,这种胜败的交替,是正常的战争规律,华军建军以来,也是胜败的反复前进,而军官、将领的作用,就是失败了,栽了跟头以后,带领着士兵站起来,走向胜利,而军官先就要自已先站起来。
看完了这一封信, 也让山东军区司令部的众人都十分感动,因为现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安慰和鼓励。而且得知目前的时局所生的变化之后,众人也都大为放心。这样的情况下,清廷己经自顾不暇,根本就不可能再向山东地区増派兵力,而山东军区得到郑成功部的补充之后,兵力也有所加强,因此周少桓也决定,按照统战部提出的建议,先集兵力,向兖州动进攻。
――――――――分割线―――――――――分割线――――――――
本来多尔衮收到阿巴泰的告急之后,也不敢大意,济南可是京师南面的屏障,绝不容有失。派出李国英增援山东,确实只是前部人马,因为李国英部就驻守河间府, 离山东近。
派出了李国英部之后,多尔衮本打算派遣英亲王阿济格亲自带队,统领八万大军,包括神工营的人马,再增援山东,出动这样庞大的兵力去増援山东,不仅要保住济南、兖州,多尔衮也希望能山东打几个胜仗,以鼓舞清廷的士气,扫除前一阶段北京暴乱和大沽口失败的不利影响。
那知人马还没有聚集,就连续收到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生的起义反正。多尓衮得知以后,差一点又急得吐血。但叛乱己经生,也不能坐视不管,好是这时山东又传来的战报,阿巴泰总算是抗住了华军的进攻
第二十一章 北方大变(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