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诸葛亮杀人三个阶段
《三国演义》共120回,诸葛亮出现在第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消失在第116回武侯显圣定军山。作者塑造了诸葛亮的正面形象。但是,我看诸葛亮杀人。至于两军作战的杀人,我们可以看作是战争的牺牲品。三气周瑜可以看作是智慧决斗。但是,杀死本军的将士确实大有说道。
诸葛亮杀人的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狐假虎威争取杀人权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在张飞的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肯定把桃园豪杰三结义的事告诉了诸葛亮。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比与关羽、张飞的关系并不差。
“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在新野一战,诸葛亮向刘备要军权。争取杀人权。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正说之间,玄德召二人入,谓曰:”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张飞曰:“哥哥何不使水去?”玄德曰:“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关、张出,玄德请孔明商议。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派拨已毕,玄德亦疑惑不定。却说孔明收军。关、张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行不数里,见糜竺、糜芳引军簇拥着一辆小车。车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关、张下马拜伏于车前。一场战争的胜利,为诸葛亮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信赖,同时得到了生杀大权。
二、虚张声势彰显杀人权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孔明调兵遣将,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孔明笑曰:“云长勿怪!某本欲烦足下把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怎奈有些违碍,不敢教去。”云长曰:“有何违碍?愿即见谕。”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云长曰:“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孔明曰:“我亦与你军令状。云长大喜。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却说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此时诸路军马,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
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孔明正与玄德作贺,忽报云长至。孔明忙离坐席,执杯相迎曰:“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云长默然。孔明曰:“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故尔不乐?”回顾左右曰:“汝等缘何不先报?”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云长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玄德曰:“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
看完这一段,部分读者会赶到诸葛亮会做人。诸葛亮明知刘备、关羽、张飞的关系,他明知自己杀不了关羽,也要故弄玄虚,用军令状的方式确立自己杀人地位。
三、用人不当实施杀人权
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得知孟达被乱军所杀。大惊曰:“孟达做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
浅谈诸葛亮杀人三个阶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