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两晋宗教
      六道轮回,与因果报应的佛教学说抚慰当时的人心。两晋时期,宗教以佛教、道教为主,但佛教的势力较道教强盛。关於佛道冲突,江南道教附儒,玄佛合流,分成两个集团,仅清谈争辩,未涉及政治权力,与北方不同。
      佛教於东汉即传入中国,当时儒教兴盛,人民安定,所以少有发展。两晋时期战乱年年,豪族欺压百姓。儒教衰落,思想空虚。以致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精神缺乏寄托。由于佛教所主张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及六道轮回抚慰人心。佛教就藉由深邃的义理,逐渐在中国盛行。但对於佛学内容陆续仍有争论。东晋後期,庾冰、桓玄与名僧慧远为沙门是否敬王者(行跪礼)发生争论。後来南朝梁范缜还提出《神灭论》及偶然论以反驳佛理神不灭论与因果报应。
      当时东晋流行清谈,於是僧侣就藉由清谈将佛理传播给士大夫,使佛教得以在南方传播。其中以支道林最擅长谈玄。南北佛教到後来形成不同学风,北方重行业,崇尚禅学、律学及净土信仰。南方重义理、注重在涅盘佛性的探讨。东晋晚期时,慧远擅长儒学,力谋佛、玄、儒融合,促使佛教中国化,最後成为净土宗的祖师之一。慧远还提倡译经,与北方名僧鸠摩罗什交流译本。法显是中国首位西行求法的僧侣,他於399年自长安出发,经西域抵北天竺、狮子国及中天竺。取得梵本戒律後,414年经海路返抵建康。他与名僧大量翻译经文,并将旅途见闻写成佛国记,

两晋宗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