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岳飞是中华民族英雄的新论据[1/2页]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长江闲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问题由来我就不多说了,争论的焦点显然是在岳飞抗金的那段时间,金朝统治者也就是女真族是否属于中华民族之列。是或否的答案就足以结束这场冗长的激烈的辩论。我是认为岳飞是中华民族英雄的,但是要反驳反对的声音,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何况现在中学历史教学明确的把岳飞列为汉民族英雄而非中华民族英雄,甚至教师在教这段历史的时候,要求学生重点复习岳飞,是常考的重点中的重点。因此用以往的论据似乎不能完全说服这些认为岳飞仅是汉民族英雄的人们,必须在理性而客观的思考下,提出新的论据。
      在给出这些新的论据之前,我要说明一下关于某民族在某个时期是否是中华民族成员的前提要求。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某个民族加入中华民族是需要一个过程,他不可能一开始从他诞生之日起就是成员了。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他到底什么时候融入中华民族是个模糊的界限,不能够用一个准确的年月日来说明,只能用代表融合的实际进程的年代相对的说明。那么有了这两点原则,就可以讨论并推出成为中华民族的前提要求了。
      历史上的融合有两种,一种是汉民族通过战争或者安抚等多种手段统治了某些少数民族,在正确的民族政策引导和汉文化的先进影响下逐步的使得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组成中华民族;另一种是少数民族通过战争征服了汉民族,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通过彼此互化(不仅是汉化,还有胡化)达到融合。
      先说第一种,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非常明显,强大的汉民族军事和政治力量是融合的保证,文化的先进是融合的基础。也就是在强有力的统治的保证下,少数民族情愿或不情愿的,逐渐而漫长的融入到了汉民族。当然,还是不能否认少数民族自身的融合意愿,我们不能想象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是像南匈奴那样自愿投诚,融合的过程还是有波折的,在曲折中前进。无数的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的起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此也充分可以看出正确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再说后一种,在中国封建历史的中后期,并不少见。同时也引起了我们这些当代的年轻人关于那段历史的激烈争论。少数民族征服比他们庞大的汉民族是不容易的,同时他们学会统治中国也是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必然充满血腥与屠杀。那么,可不可以以少数民族占领了汉族政权的首都或者一部分领土,就说明其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了呢?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我说的就是金朝。一个民族是否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关键还是其融合程度或者该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态度。这个论断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成立的,当融合不可避免的时候一切人为的反抗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是自然的融合,自然的趋势,谁也阻止不了,而当融合还未实质性的发展,该民族和汉民族的态度就是关键所在了,该民族和汉民族自觉的融合愿望是融合开始、发展的保证和基础。同样,在后一种情况下,融合程度也就是汉化程度(主要方面是汉化,次要方面是胡化)是代表融合的关键,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融合进程,那么就要看女真族对待汉化态度和汉族对待女真族统治的态度。有了上述的论述,现在就可以女真族是否是中华民族成员的了。首先,女真是否汉化了呢,或者说其汉化程度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看看女真族的汉化改革过程,可以有个全面的了解。
      “金是在氏族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在对辽对宋的战争中,金的社会制度也在改变,由女真族单一的统治制度发展到多种制度并存,逐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它最初在其征服地区推行猛安谋克制度,形成金初北面官制的基础,后来金人不断南下,进入辽的南部地区,太祖天辅七年(1123),由于占领辽南面官制的汉人的燕京,始行南面官制,后又在黄河以北原宋地实行宋制。这样,在金统治区内便有金制、辽制、宋制的不

岳飞是中华民族英雄的新论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