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无耻谎言:康雍乾盛世[1/2页]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长江闲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国史学界最无耻的谎言”康雍乾盛世”
      中国史学界,存在着一个极大的误区,或者说是极大的谎言,就是所谓的康(熙)雍(正)乾(隆)盛世。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所谓”盛世”的来由。宣扬这个盛世的人,其依据无非康熙是”千古一帝”雍正鞠躬尽瘁,理财能手乾隆前期还能好生守业。
      其实这样的说辞都是不负责任的,或者说是只看到了表象,或者说完全是无耻的吹捧。甚至不排除某些族的人用心险恶的为他们曾经的罪行开脱。其性质,与现在的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无异。
      我们现在透过表象看本质,先让我来揭开康熙这个千古一帝的”画皮”。康熙之所以可以得到”千古一帝”的名头,吹捧者无非是吹嘘他的文治武功。其文治方面,在用人方面,除健全科举取士外,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又开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这为乾隆时期开四库馆打下基础。因此,康熙统治时号称治平。继任者乾隆皇帝沿着康熙路线向前推进。这就是历史上称道的康乾盛世,康熙是这一治世的主要时期,又省称康熙之治。因此,庙号“圣祖”。
      看起来真的很不错。但是如果深究其目的和结合他的另一些作为来看,却可以发现,他这样做的原因首先是为了维护满族和少许蒙古贵族对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压迫第二是为了维持已经走向没落,接近灭亡的封建主义制度,保证以他为首的大地主阶级对社会的统治第三是在精神上打垮和软化作为中华主体的汉民族精神的精华,而宣扬其糟粕。以利于满族可以千秋万世统治华夏大地。第四是努力阻挡历史潮流的前进,为了自己的统治,不惜拖累整个中华民族。
      健全科举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禁锢思想,使一批批可以代表中华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穷尽一生,困死在经书八股之中。做他的好奴才。
      开词科,破格录用人才,则更是残酷迫害不愿意与之合作的先进知识分子。像一些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尊严之人,居然用捆在轿中送京做官的方法,打断中华民族最后的脊梁。如傅山,李光地。中国文人之失去尊严和道义,阿谀吹捧成风正始于康熙朝。其流毒至今,不能根除。
      而为了使宁死不屈者屈服,康熙在肉体,精神上对于他们百般折磨,如三月不使说话,不许文人看书。其手段之毒辣,更胜于文革。中华之最后一点骨气,终被抽走,只余下愚忠或者顺奴之才。
      但是即使是对于为其所用,甘心效命的汉人,如周培公,用完后则弃之如蔽履。前朝汉族之重臣如三藩,则百般逼迫,除而后快。汉族人自强自信之信念,以及其高贵矜持的精神,被其掷于粪堆,一扫而光。
      其修书,与其孙乾隆修四库一样,皆是以修书之名而毁书。将精华的,高贵的汉族精神去除,留下宣扬做奴隶,当顺民的糟粕。是一次可耻的开倒车,一次可恨的优汰劣胜。
      康熙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各种弊端丛生,康熙要重整乾纲来巩固帝权制度,所以若要把他和前代明君雄主相比,他的开明不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样从谏如流,他的用法也不象汉文帝那样宽仁轻缓。康熙所钦定的《满清律》及其事例可见用刑之重,那一次次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狱不仅是康熙用刑严的明证,而且也是他加强思想统治,扼杀新鲜思想的明证。康熙的暴虐,方之秦始皇,也不过分。前有秦皇,后有康熙,这可是思想界的克星。
      而在他统治的最后十五年的统治,内部矛盾加剧,康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强权力和巩固自身的统治上,加上精力不继,荒弛政务,于是吏治败坏,风气日衰,许多地方出现了民不聊生的景况。国库亏空极巨,以至于黄河决口无钱拨治,面对青海的小规模叛乱而无力进攻,只能防御。
      他的另一半所谓赫赫武功,更是不堪回首的记忆。他戎马倥偬,在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打击了沙俄,在西北平定了噶尔丹之乱,随后进兵新疆和西藏,看起来千古奇功。可是这千秋战功下掩盖着的是什么?
      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康熙在位期间,前期圈地,大量汉族百姓流离失所。好容易不圈地了,一次次无休止的战争迎面而来。打仗对于皇帝是功绩,而对于百姓呢?则意味着拉夫,逃亡,横死,捐税,兵灾,盗匪,粮食减产,衣食无着。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草民,这些汉族的草民,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尸骨都无法被人看到。看到的,只有”千古一帝”那光辉的身形。很难相信,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连年不断战乱中,人民还可以吃的饱,还能过上好日子。一个民不聊生的”盛世”,的确是少见的很啊!!!!
      这个千万年难逢的”盛世”就这样在残酷的精神压迫,和无休止的战乱中拉开序幕。等这个虐待狂的康熙死掉,一个比他更变态的人登上了帝位。他就是雍正。
      和那个”千古一帝”相比,雍正的特长是兢兢业业的工作,出色的理财本领。但是实际上呢?请看看历史上的一些真相吧。
      雍正从他老头子的手上接下一个烂摊子,虽然日夜辛劳,并且执行了摊丁入地,火耗归公等一些措施,但是从根本上却难以扭转财经的颓势。怎么办?一个字,抢!雍正有个极大的嗜好,就是抄家。许多官员被抓住小辫子,二话不说,家产抄没,都进了库。一个皇帝抢钱,抢到自己的大臣身上,实在是个创举。而因为文字狱,等各种民族压迫问题而被满门抄斩的民间大户,其家产的归属则更不必多问。
      朝廷官员和有名望的大户尚且如此,卑微的百姓遭遇更可想而知。摊丁入亩,把税归到地上,大大提高了剥削之效率。活耗归公,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由地方政府征收剥削的税款直接拽到中央手里,跳过代理人,直接剥削。
      而对于真正可以提高收益的工商业,雍正的政策则极为短视,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无耻谎言:康雍乾盛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