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冰封北地,王垣也不觉得北方鲜卑会顶着暴雪,南下美稷找自己报仇。
      因此,王垣便留在酒庄,与小娇妻们享受着雪地游戏。
      “夫君,你在看什么呢?”
      原本众人一同在堆雪人,甄姜发现王垣突然看向一个地方,还不由得皱了皱眉。
      这些小朋友的童年,也太放肆了吧?
      王垣略微皱眉,自己酒庄收纳了不少流民,其中也有一些未成年的孩童。
      如今酒庄迁到了兹氏,成年人大多在酒坊或者建造新屋舍,而这些还没劳力的孩童,则是彻底地放飞了。
      甄姜顺着王垣的视线,不由得脸庞通红,细声问道:“夫君,你是想传承血脉了吗?”
      “你想多了,我就是觉得,这些孩子该送去读书。”王垣失笑着摇了摇头。
      这甄姜在想什么呢!
      太早生育对女性的身体伤害太大,王垣对自己的妻妾,还是打算等她们成熟之后,再让她们进行这项伟大工程。
      甄姜微微点头,说道:“教化百姓倒是一件好事,只是这兹氏似乎连官学都没了,附近也没有什么大儒私学。”
      “夫人难道忘了,我王氏也是大儒之家,开办私学也不是非要强求他人。”
      “夫君要亲自授课?”
      “我哪有那时间,我去寻忠伯说这事,他之前在族中教导族内幼童,我让他直接在酒庄里办个蒙学。”
      “夫君是要把自己家传经书传播于众?”
      “有何不可?”
      甄姜有些诧异地解释道:“这经书就是一脉传承,如今夫君已是一方列侯,未来王氏必将成为一个世家,为何此时将经书传播出去?”
      世家天下,虽然实质上靠的是多年积攒的人脉底蕴,但名义上还是以经学传家为核心要义。
      经学传家的世家,一般都比其他律法传家之类的世家要强上许多。
      原本春秋战国,各个学派还在争夺主流地位,拼命吸纳弟子,传播学派要义。
      但经历两汉之后,儒学成为主流专属,而儒学也逐渐成为一些世家传承的专属。
      而那传统的官学私学也在逐渐凋零。
      王垣随意地说道:“书存在的意义,就是给人学的。这些孩童若是能学点本身,日后说不定还能帮上我一些。”
      “妾身只是有些疑问,若夫君决定了,那便只管施行罢了。”
      “那你们在这玩,我先去找忠伯商量此事。”
      ……
      王垣找到老管事忠伯,跟他提及了此事。
      只是忠伯却抛出了一个问题:“读书识字耗费不小,这些孩童只是流民,家中未必能提供竹简笔墨。若是尽由我们提供的话,他们白得机会,怕是不会珍惜。”
      忠伯果然是老江湖,一句话点出了这蒙学开办的根本阻碍。
      教化的成本!
      “忠伯,你可曾听闻蔡侯纸?”
      “在洛阳时曾见过,但这兹氏却是没有。”
      蔡伦改良造纸术之后,造出的新纸适合书写,曾经献宝汉和帝。
      而汉和帝也喜爱这种轻便的书写载体,从那时起,蔡侯纸便成为皇家与贵族之间通用的器物。
      只是受限于材料不足,即便是百年后的今天,蔡伦改良后的造纸术还没有在民间推广。

第233章 筹备蒙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