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章 自报家门惹的祸[1/2页]

东汉问鼎 是否会死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黄巾起义,良田荒废,是众所共知之事。
      而在座的众人更加清楚,让朝廷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说董卓是埋怨牢骚,刘备是心软缅怀,那么潘闾此举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这些话可不是一个义军统领区区武官该说的。
      好在皇甫嵩也不是一个坏人,他对黄巾贼赶尽杀绝,却不会对自己人落井下石。
      “潘闾,你给我退下。”
      见好就收,潘闾也不会自讨没趣。
      这个头潘闾已经开了,而且还没有受到严惩,那么剩下的人自然是畅所欲言了。
      滥杀无辜又不是什么好事,没有几个人愿意做的。
      皇甫嵩是一军统帅,但也要顾及下面的人。
      阎忠到是言之凿凿,却不能服众。
      哪怕你说的再天花乱醉舌颤莲花,这人命终究是人命。
      皇甫嵩不得不退了一步,“谁也不能保证这些战俘就没有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就这么放了是不是太便宜了他们。”
      “出去之后继续作恶,谁来负责?”
      众将就等着皇甫嵩这么说呢?尤其是董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们就是黄巾贼这一点永远都不能改变,还不如让他们对付其他的黄巾贼戴罪立功,这样我们也可以减少伤亡。”
      董卓这话相当中听了,所有人都附议。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就是谁多谁少的问题,董卓可是捞到了不少战俘。
      谁让他是中郎将呢?在他最上面顶着呢?
      阎忠是第一个从大帐里走出来的人,里面的事已经跟他没关系了,“潘公子,你好自为之吧!”
      潘闾站在外面神游太虚,一听这话,“你有病吧你。”
      潘闾不是没有给过好脸,还不是用热脸贴了冷屁股。
      阎忠现在又是这语气,潘闾可受不了。
      “有辱斯文。”
      “不知所谓。”
      阎忠走了,潘闾还想分一杯羹呢?可是最后真是什么都没有捞到,皇甫嵩一句没有战俘了就把潘闾打了。
      沿途招降的那些黄巾贼,也没有潘闾的份。
      潘闾越想越不值得,为了一个时迁,放弃了整片森林。
      童贯还在一旁安慰着,“主子,不用忧心,好饭不怕晚,不是还有下曲阳吗?那里十几万的黄巾贼,总会有所斩获的。”
      一听这个,潘闾就更来气了。
      他现在已经从前军转到后军了,谁不知道啊!那张宝就是蒸板上的肥肉先到先得。
      比之张角差远了,去晚了还分个屁了。
      “让孙观孙康两兄弟过来。”
      不能正大光明的招收战俘,那就只能偷偷摸摸的拉点人了。
      军中有人看着,但地方上却没有。
      待在后军,也就意味着无缘战事。
      与其让手下就这么闲着,还不如让他们出去转悠转悠一展所长,也算是给自己留个后手。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有备无患吗?
      潘闾也不怕有人秋后算账,这么做的人多了去了。
      下曲阳还是到了,县内多山所以这路相对不好走。
      更何况还有黄巾贼在其中袭扰,虽然说是疥癣之患,但是真烦人啊!
      这也算是依靠地利了,皇甫嵩的战略就是两个字强攻。
      临门一脚,这一脚当然要踹得实诚了。
      巨鹿太守郭典也到了,真是有事的时候没他,没事的时候有他,早干嘛去了。
      看到便宜了,知道支援了。
      就他手下的那些郡兵县兵,连军中的义军都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摇旗呐喊凑数的,也是不怕丢人现眼啊!
      可潘闾却要给这些人腾位置,真是上哪说理去?
      说句不好听的,后军的人就是后娘的养的。
      潘闾和李林甫大眼对小眼的,“先生,这样下去不行啊!”
      “既来之则安之,公子已经砍下了张角的人头,就不要再奢求其他了。”
      潘闾也不是奢求什么,就是想找点事做。
      这一天天的吃了睡睡了吃,成养膘了。
      要不说物极必反,这事还真不经念叨,下午的时候就出事了,外出的孙康竟然被人杀了。
      孙康虽然不如其弟孙观,但胜在谨慎,怎么会这样。
      潘闾连忙带人出去了,看见孙观的时候他双眼通红,显然是哭过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孙康孙观两兄弟,相依为命多年,现在形单影只难免垂泪涕下。
      “到底生了什么?”
      “天刚亮,我们兄弟就现了一支黄巾的队伍,人数不多但都是精锐,行进之间连个脚步声都没有。”
   &nb

第62章 自报家门惹的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