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道圣人,就是以文入道的圣人。文道圣人起初修炼的时候一般很弱小,手无缚鸡之力。民间的一些俗语,比如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修炼文道的人。
不过文道一旦修炼大成,修炼者所能爆发出的力量丝毫不弱于武道修炼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铁口判生死,一笔画乾坤,一曲葬群雄,一画镇苍穹。
百川东流,汇入大海。万千法门,只为修得大道。武道,丹道,文道,符道,阵道,剑道等等,都不过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拓跋飞云的引领下,李凡等人来到观书镇的中央广场。在这里有一个中年书生,眼观古书的雕像。传说这位中年书生,就是从观书镇中走出的文道圣人——观书文圣。而观书镇,也是因为观书文圣得名。
在雕像附近,盘坐着无数个目光狂热的武者。这些武者都是被传说吸引而来,想要得到观书文圣留在雕像中的宝物。传说观书文圣非常眷恋自己的家乡,晚年之时曾经把一件宝物放在观书镇,庇护家乡万年。沧海化桑田,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几万年。观书镇早已经物是人非,观书文圣的雕像也已经破烂不堪,但是关于宝物的传说却是口口相传,遗留下来。
“呵呵,假的,什么狗屁传说,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头雕像。白白浪费老子时间,真是可恶。”
“天武国连武王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圣人宝物?也只有这些愚蠢的平民武者,才会相信这些不靠谱的传说。”
“圣人都端坐在高山之上,享受亿万香火,万民膜拜。对于高高在上的圣人来说,他们是世俗之外的神灵。而我们这些凡人,是世俗之内的蝼蚁。”
……
一些来观书镇游玩的公子小姐对观书文圣的传说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这只是观书镇那些穷酸书生编造出来的故事罢了。
剑青衫却认为观书文圣的事情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在观书文圣的雕像上看到一丝道韵。在剑青衫的建议下,李凡等人席地而坐,开始参悟。
天地都开始变的寂静,李凡甚至能清晰的听到耳边的虫鸣与风儿吹过草丛的声音。附近的景物由色彩斑斓变成一片混沌,再演变成十几万前观书镇最初的样子。
李凡身处其中,在前面的小河旁,一个穿着草鞋与破布衣衫的年轻人,正捧着一本古书,津津有味的看着。看到李凡到来,那年轻人满脸阳光,笑着问道:“少年人,你说读书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李凡思索一会后,郑重其事的回答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那年轻读书人听到李凡的话后,瞬间眼冒金光,脸上浮现浓烈的笑容,他忍不住拍手鼓掌:“好好好,说的好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的觉悟。后世弟子,能出现你这样的英才,我很高兴。你是可造之材,国之栋梁。你的回答,解除
第56章 圣者之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