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鸟背上,望着越来越近的帝都,弗莉达忍不住叹了口气。
原以为再次见到帝都时,会是她率领十万大军军临城下,但没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提前回来。
想起娜洁希坦发来的求援信上的内容,弗莉达就一阵头疼。
在她看来,娜洁希坦这次行动无疑是一次愚蠢的行动,为了一个已经暴露在明的雷欧奈,竟然不惜动用潜伏在帝都周边所有的暗部成员。
一旦行动失败,这会让好不容易安插在帝都的探子被一并拔起,革命军引以为傲的情报将会完全瘫痪。
因此,哪怕弗莉达再怎么不爽娜洁希坦,她也得捏着鼻子赶来救援,再怎么说她目前也是征东大将军。
作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她当然明白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军备实力,后勤,物资,以及情报,少了哪一样都会让军队深陷泥潭。
娜洁希坦传来的情报中,最让弗莉达在意的当属狮心骑士团团长了。
什么时候帝国阵营冒出个不弱于艾斯德斯的大将军了,这剧情走向就偏的有些离谱!
凭空冒出个狮心骑士团这等实力强劲的兵团且不说,还冒出个实力强劲的将军,尽管弗莉达没有见过吴峰,甚至连情报都知之甚少,但她可以肯定,对方与她有着一样的身份,流浪者。
这也是为什么她没有留在夜袭,反而转身直接前往‘革命军总部的原因之一。
虽说加入革命军阵营的流浪者呈压倒性优势,可弗莉达也明白,想靠这群以利益至上的流浪者取得战争的胜利,根本不现实。他们顶多锦上添花,绝对做不到雪中送炭。
再则,身为神的代罚者以及代行者,她也有义务将神的光泽传播到这个世界。
综合考虑下来,弗莉达认为,比起呆在夜袭,革命军总部才是她施展拳脚的舞台。
事实也的确如弗莉达所预料那般,在她展现出非凡的领兵才能后,她立马就得到了革命军高层的重视,甚至直接任命她为东征大将军,统帅六十万革命军部队。
而弗莉达也没有辜负革命军高层的期望,六十万大军在她的手上,从一群只想吃口饱饭而不知纪律为何物的松散部队,蜕变成虎狼之师。
弗莉达带给革命军的不光是军队纪律上的改变,还有信仰,在弗莉达带来信仰之前,革命军只是一群被压迫的人们因生活不下去而被迫揭竿起义。
革命军能壮大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代选择了他们。
对于革命军绝大多数人来说,跟着造反无非是想吃口饱饭,若不是帝国的政策实在是压迫的他们没有生存空间,他们也不会揭竿而起。
在起义初期,革命军的确凭着一股‘与其饿死,不如搏一搏的气势攻略了许多城池,可是随着攻略的地盘逐渐扩大,革命军高层发现事不对劲了。
军中慢慢地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不想再打仗了,而是期望通过谈判的方式去逼迫帝国做出让步,甚至有人提出,以西密比河为界,天下两分,隔江而治。
这番想法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众多官员以及士兵们的同意。
毕竟参与革命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个农民或者贩夫走卒,会跟着他们造反无非是被帝国逼到走投无路了。
但随着刚开始的一腔热血渐渐冷下来,便会有人心生退意,尤其是在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后,对于前半生都还只是个普通人的士兵们来说,恐惧战争是十分正常的心理。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尤其是恐惧这种情绪,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很快,革命军一些未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们,便出现了大规模的怯战,懦战,甚至逃跑。
革命军高层对于‘天下两分,隔江而治自然是否决的,与底层的官员和士兵不同,身处高位的他们自然看的更远一些,这无关阅历和知识,而是位置的不同决定了视野的不同。
革命军的几位高层心里很明白,革命军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果,很大概率是占了天时,革命军与帝国,双方之间的底蕴不是一个等级的。如果真的隔江而治,给帝国喘过气来,他们革命军被灭是迟早的事。
可反对归反对,士兵的怯战是实打实的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的
第46章 大势在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