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月底,市旅游局利用旅游淡季,组织各旅行社正副老总,到永定土楼和龙岩古田会议旧址一带考察,好在来年开展红色之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我回了趟老家,一起参加考察的李雅芩,也一块前往。
还是在结婚时和黄莉华回过老家一趟,已有多年没回山村了。
我们下了大车转小车(后厢三轮摩托车),快到傍晚时,终于回到生我养我,阔别六年多的闽西大山中。
小山村虽然变了样,通了电,有了公路,大多数人家都盖起新房,但农村就是农村,鸡鸭猪狗还是在村道上跑,孩子们还是那样显得营养不良,农民们还是那样豪爽朴实。
“狗子,回来啦!还带着个女人,真好看!”碰到的第一位大婶,亲切叫着我小名。我小时候喜欢狗,家里养的狗总跟我行影不离,而且属狗,所以我爸就叫我狗子。
我客气回答:“刘婶,我来开会,顺道回家看看。”
“哎呀,阿狗回来啦,真派头,还带着女秘书呢!”小时候的同学林晓宝,老远就挥着手跟我打招呼。
我友好地递上一支大中华香烟:“阿宝,听说你都成蘑菇专业户了,恭喜发财!”
“阿狗,当老板好有派头,还有这么漂亮的秘书陪着。”曾经在高中时我妈给我介绍过的对象,现在一派村姑打扮的王翠花,站在屋前牵着孩子和我打称呼。
我把准备的糖果掏出一把,递给她孩子:“翠花,过得还好吗?看你都发福了!”
“……”
“汪、汪汪……”到了家门口,一条大黄狗忽然窜出来,凶狠的直叫。
“哎呀,曹雄,快,这狗会咬人的!”吓坏的李雅芩,躲到我身后紧紧拉住我的胳膊,脸色苍白,一步都不敢动。
这是我上大学前才有的一条黄狗,现在都成老狗,却很通人性,虽然这么多年没见,但我一叫它的名,它就不叫了,而且跟在后面摇着尾巴,只是不断在李雅芩身边闻来闻去。
我拍拍它的头,友好地说:“黄黄,这是阿芩,自己人。”
李雅芩听我这么一说,也伸出手试着轻轻摸黄黄的头,老黄狗果然友好的向她摆起尾巴。
山区的农户从来不锁门,院子里没有一个人,我们径直走进堂屋。
一会儿,老实巴交的父亲听人说我回来,连忙从山田里赶回。他一边放着锄头,一边猜疑地望着李雅芩,问道:“狗子,怎么家来啦?你妈才走几天,是不是有事?”
我接过爸爸的锄头,微笑着说:“爸,这是李副总,我们到龙岩开会,顺道回来看看。你还好吗?小弟小妹都没回来?”
我知道弟妹们没回来,只是问问。我弟弟依靠我的资助,在省城读完大学后,现在在福州一家工厂工作。我妹妹虽然只读到高中,后来在我安排下到厦门打工,找了一个同乡,现在在龙岩市里开着一家小饭馆,昨天我俩还在她的小店吃过饭。
把带来的东西放下,坐在柴灶前我一边烧着水,一边和父亲聊着。家里的房子是在结婚第二年,黄莉华背着我,给了来厦门探望的父亲一笔钱后新盖的,还算宽亮。
好奇的李雅芩,领着老黄狗东看看,西瞧瞧,她从来没到过山区农户家里,对一切都感到新鲜。也许是我家的缘故,她更感到亲切。
山村里不到逢年过节没人刹猪宰羊,父亲到屋檐下割了一块不知放了多久的腊肉,宰了一只鸡,从地里拔几根新鲜菜,烧了几个菜。我打开带来的厦门高粱,就着昏暗灯光,吃了晚饭。
山区的农村晚上没事做,就是看电视,睡觉。听说我回来了,左邻右舍,还有小时候一些同学,打着手电跑来看我。其实,他们不光来看我,也来看我带来的那位漂亮“女秘书”。
我们
第四十七章 我的山村老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