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5日晚上11:00,苏丹全国最重要的“拉马丹”(开斋节)进入第三天,人们向往常一样正沉浸在香甜的梦乡之中,然而,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打破了夜空的寂静。124区4—5站之间的管线受到武装袭击,造成原油泄露!一时间,苏丹国内各类宣传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消息刊发了出来,人们奔走相告,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作为中石油与苏丹政府合作的成功典范,作为苏丹经济命脉的“黑金”,停输一天就意味着1300万美金的巨大损失,而且由此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一道道电波迅速传回国内总部,经集团公司紧急磋商后,责令由大尼罗河公司协调直升机,管道局ce苏丹地区项目部派人前往抢修。
16日凌晨4:00,接到通知后不到一个小时,紧急抢修小组成立了,中石油管道局局长助理、局苏丹地区项目部经理陈庆勋亲自坐阵指挥,中石油管道第二工程公司苏丹项目部经理汤启乐负责人员设备调迁,技术公司派人前往封堵。上午10:00,伴着螺旋桨的飞速旋转,直升机紧急前往600公里外的管道二公司37区外输管线施工现场接人。下午2:00,抢修人员一行5人到达喀土穆机场。直升机经过加油和机械检查后,又重新起飞向北继续奔去。汤启乐经理一边向陈助理进行汇报和请示,一边派“牛头”和“轻卡”拉着增援人员和设备火速赶往300公里外的抢修现场。
下午3:00,紧急抢修小组一行8人在出事地点汇集。现场浓烟滚滚,一簇簇火苗撕裂浓烟释放出灼人的热浪。这里紧靠喀土穆至苏丹港的公路旁,距离胜地(苏丹北部城市)有十分钟的路程,1998年修建的124区输油管线正从此通过。管线被炸出了两米多深的大坑,已被部队重重封锁,架着轻重机枪的越野车来回穿梭巡逻,过往车辆和人员均要受到严格的检查和盘问。
现场正在灭火,为安全起见,守卫部队将管道二公司抢修小组挡在了作业区外待命,并被告之目前这个区域的地雷还没有被排净,不能随意走动,只能踩在别人留下的脚印上移动。大尼罗公司的祝总在现场组织召开了短暂的会议,要求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除了连续不分昼夜的高强度工作之外,还要承受可能发生的意外,要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抢修小组成员望望不远处两台被地雷炸坏的皮卡车,扭曲的身体失去了支撑瘫在地上。一台被地雷炸断了履带的挖沟机死气沉沉的停在那里。
直到晚上8:00,抢修人员在没吃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头顶漫天的繁星,就开始了紧张的抢修工作。现场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只见ф711的管线从侧面几乎被连根炸断,黑色的原油流了一地,四周开挖了导流槽,并垫上了沙土。管工李家顺迅速、准确的完成了三通的组对工作后,焊工们就开始了焊接工作。三通的壁厚有32个毫米,4名焊工连续焊接了近9个小时才得以完成,此时已经是第二天上午的10点钟了。因为连续焊接的时间太长,所有的焊工都被电弧光打伤了眼睛,红红的眼睛里不停的留着泪水。有着丰富经验的焊工师傅汤广田实在是疲惫不堪,随便找了个地方一靠就睡着了。
ce技术公司的人员进行着扩孔、封堵和切割等工作。
&n
抢险!危情!生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