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何处起笙歌,几番离合,声声如磨。相思尝,别离殇,秋水无尽长。
满城风絮垂杨柳,三千悲苦,丝丝结扣。爱无由,恨不留,香魂一哭休。
狐裘半暖,锦扇翩然,我是缙国富可倾国的公子华笙,也是天下风流浪荡的华笙公子。人们。都或艳羡或仇怨或嗤笑我的奢侈与荒唐,那又如何!红尘画卷,浮华百载。若一生只恭谨精明,那该有多无聊?若一生仅痴情一人,又该有多可笑?风云变色也好,天地颠倒也好,怎样都与我无关。我只愿醉死在这片富贵温柔乡里,乐得半世逍遥。
引凤台有好酒三千,美人五百。上至皇宫后妃,下至平民乞丐,只要我想要,便没有得不到的女人。姑姑每每训我,都说做家主要拿出家主的样子来,不可沉湎于酒色之中。姑姑精明了一辈子,有一件事却也错了一辈子,我只是爱着美色,却是从未沉湎,因为这天下,尚没有比我美的人,又怎会有让我沉湎其中者。
帝都近日流传着一句话,“易小楼易,易易小楼难。”那时,我刚从北朝回来,听着这句话十分的惊奇。离开数月,帝都何时出了这么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我竟会不知!我倒要看一看这人是怎样一个美法。
从马车上下来,我抬头看着匾额上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揽着怀中的美人儿邪肆一笑走进了沧笙苑,沧笙苑这个名字,听着像是哪个圣洁庄严的寺院,看着像是哪家的小姐夫人的别院,实则是帝都最大的舞坊青楼,这么个不雅不俗的名字便是不雅不俗的华笙公子一时兴起取得。
同引凤台一样,这个名字曾在帝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是因亵渎皇家尊严,一是因对神明不敬。几百个书生僧人跪在皇帝面前沉郁顿挫的哭诉,我单手支颐坐在一边呵欠连天的听了半天才大致明白,原来护国寺有处客舍叫做苍生别苑。
几天后,街道上又几百人敲锣打鼓诵经祈福十分庄重,前去打听的小厮回来复命,原来是皇帝把这件事交由姑姑处理,姑姑被那群人闹得烦了,答应给他们赐名。姑姑的文采和字迹,别人或许不知,我却是十分清楚的。小时,我不爱读书,爷爷就拿出姑姑作的诗吓唬我不好好读书就会变成姑姑那样的,每当我不认真练字,父亲就会拿出姑姑的“墨宝”,说我不认真练字便会写成姑姑那样。
那时,姑姑已经入宫许多年,雍容华贵俨然一副母仪天下的样子,却不幸的成了华家教育儿女的反面教材。那时,我看着姑姑的诗词和字迹,心中惶恐不已,便每日苦学。十四岁那年,父亲领我进宫拜见姑姑,听闻我的功课很好,姑姑十分高兴,对我说了许多她年少时的轶事,起初听着我还暗下决心一定不能学成姑姑那样,但是,在听到姑姑说她是如何气走了几十个老师时,我便从此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天知道我有多厌恶那几个之乎者也的夫子!
无奈我醒悟的太迟,那时候我的文采已经学成,字迹也十分漂亮了。但是姑姑,入宫数十年,害人的手段倒学了不少,舞文弄墨的事儿却没有一丝长进。我十分好奇姑姑到底给他们赐了什么名儿,到跟前看时,纵使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我还是忍不住喷了口酒,连连咳了几声,果不其然,红花院。如今这世道,寺庙叫红花院,青楼叫沧笙苑,果然……果然很合我意。
易小楼便在这沧笙苑。
其实,我并不是想将她带到引凤台,美人我见过不少,更何况前些时候我带回了北朝的美人王妃魅姬。沧笙苑中的那些,早些
沧笙踏歌,念却悲欢堪离合(华笙番外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