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1701
0042章建国通告
北海和倭国幕府的和平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本人的决策造成的,这倒不是德川纲吉对北海的好感到了如此地步。首先德川纲吉是个老人,而且是处于极权金字塔顶峰的老人,因为早年丧子,颁布了《生类怜悯令》,从儒家弟子进而笃信佛学,为的就是有个传宗接代,继承自己将军宝座的亲生儿子。自从得到北海首脑赠送的神奇药丸,居然老来雄风大振,不仅生了个健康的亲生儿子,而且还在其后的几个月几个姬妾连着生了好几个女儿,虽然后来再向北海索要神奇药丸,对方很为难的只给了半盒,但这些子女足够让德川纲吉十分感谢北海方面的善意。在之后的几年,德川纲吉几乎全部身心都放在养育照顾子女,幸好幕府制度健全,德川纲吉只要很少出席几次会议露个面就可以搪塞,倒也不虞大权旁落。作为一个老人,尤其长期掌握国家大权的德川纲吉十分顽固,同时十分多疑。对于能够提供神奇药丸的北海,他的态度绝非表面友好,不闻不问那么简单。既然能够提供这种给予生命的神奇药丸,那就很有可能还有致人死命的后着,这个想法令德川纲吉十分忌惮,对于北海始终保持着关注,但决不轻易出手。同时德川纲吉顽固的坚持《生类怜悯令》,继而反对与北海直接爆发冲突甚至战争,在他看来,一个已经死掉的小藩主,一处无足轻重的偏远荒岛,与幕府管制整个倭国辽阔的地区来说,不值得冒战争风险。北海的用人很小心,采取许进不许出的严格管制,因此幕府派出的密探没有一个能返回报告,幕府只能派出公开的使者,或者通过到北海经商的商船,间接获取北海的军政情报。从这些一鳞半爪的情报中,德川纲吉能够确认,松前藩的灭亡极其迅速,以至于除了北海方面知道详情,其他分布在附近的渔村倭人居然一无所知,因此北海方面的军力难以测度,只能评估出远远超过松前藩的自卫能力,但是松前藩是个小藩,实力处于近三百个藩国中最下等,战斗力没有多大参照价值。从商船间接得知,北海军的港口和大船装备有极大威力的远程速射重炮,以外观描述和传说的射击场面来看,应当是北海自己制造或者仿造的新型号,无论威力还是精度,远远超出幕府现有火器装备,如果倭国幕府与北海冲突,这种大炮是个极大的威胁。曾经在朝鲜战场吃够明军重炮苦头的倭人,对重炮极其忌惮,德川纲吉自然也不例外。
在对北海多疑和顽固中,德川纲吉还和道貌谦冲的北海行政首脑罗长佑建立了相当亲近的朋友关系。倭人对传承自本土的禅宗佛学和儒家朱子理学极为推崇,德川纲吉本人从小仰慕朱子,甚至在前年,当罗长佑作为北海行政首脑拜访他时,拿出一套北海新出版的精装版朱子家训送给他时,光看封面就感激得热泪盈眶,进而罗长佑解释,这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不同,然后又拿出一整套精装版《朱子诗文全集》,这才是朱熹的全部诗文,德川纲吉抚摸精美的皮质封面,嗅着清淡的墨香,不由自主涕泪横流。罗长佑出身儒生,后避剃发令转入道门,又行走江南,结交禅宗大德,因此于儒道佛都有涉猎。倭人原本对于本土道家了解很少,也不太欣赏道家出世哲学,德川纲吉也就是从罗长佑的交谈和赠书中,才在晚年略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义,相比之下,儒家也有“天人合一”的理论,略有异曲同工之处。德川纲吉汉学水平很高,其实这个时代的倭人高层,尤其文化人和高级武士,多少都有汉学修养,汉学是倭人这个时期能见到的最优秀的文明,向往继而学习不足为奇。德川纲吉很快沉浸在罗长佑讲述的道法养生的学习中,道家在养生和个人修习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如果是年轻英锐,对于道家的一些理论可能不容易接受,但是人越老越有经验,越能感受道家谦冲平淡而孕育生机的精妙法门。
可以说,北海和倭国幕府的平和关系,很大程度维系在德川纲吉的存在。倭国的各强藩和幕府中,一直有一批鹰派势力在暗中谋划北伐虾夷。这些人觉得德川纲吉过于沉溺在添犊情深,对于消灭松前藩,占据北海的本土移民太过纵容。但是名义上北海是幕府大将军的天领,而且德川纲吉委派了移民首领罗长佑作为奉行官,这些反对北海存在的强藩和幕府武士不好公然出面反对,幕府大将军怎么管理自己的领地,别的藩国根本无从置喙,幕府中的鹰派也不好出面,以免引起将军怀疑自己有觊觎权位的野心。对于这些,老于谋略的德川纲吉非常清楚,到病入膏肓之时,他终于作出一个让其他幕府武士感觉惊奇的决定。德川纲吉最担心的是自己虚岁才六岁的宝贝儿子,这么小的孩子,如果德川纲吉去世,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倭国政局。倭国政局中,不仅有觊觎德川家权位的几百个强藩大名,还有不甘雌伏的倭皇王室,还有德川家内部的支派分家,还有海外的南蛮(指欧洲人),这些都比不上德川纲吉对北海的忌惮。越是得知北海蒸蒸日上的发展情况,德川纲吉越觉得需要拉拢,而不是挑衅一个政治清明,领袖得力的新兴政权。因此,德川纲吉在病危时力排众议,坚持邀请北
0042章 建国通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