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纪元1701
      0075章接敌
      倭国此时是典型的封建制度,在庄不鸣看来,本土从秦汉以后,绝大多数时候只能算是官僚制度,封土建国只在汉代早期和中间的某些局部地区短时间存在。片仓小十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封号,凡是片仓家坐到这个位置上的家主,在任时就叫做片仓小十郎。片仓家用得自上级领主伊达家的俸禄,供养了自己的属下武士,当本任的片仓小十郎出征时,随带的就是片仓本家那部分的骑铁。所有的骑铁都是职业武士,毕竟在倭国,骑马和练习火枪的费用绝不是一般平民能够承担,只有得到俸禄供养的武士,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这种特殊运动。即使此时的欧洲也是如此,骑士基本出身于贵族,即使现在不是贵族,也多半曾经是贵族。当片仓每次想起在名取川遇伏的时候,总是感觉痛彻心扉,在那里遇伏丧命的部属,是属于他的亲信部下,后来补充的骑铁,尽管同样服从他的命令,但是本身并不属于他的嫡系。
      望着眼前高处的仙台城,片仓一阵心头发憷,他的祖辈曾经是骁勇善战的武士,不过从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后,到现在差不多近百年,伊达家再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尽管片仓年近四旬,不过战场经验如同一只菜鸟,确实心里没底。白石宗立和石川宗光俩人年纪更大一些,不过同样是对战场没有概念。石川性子急躁一些,作为步卒的统帅,建议既然已经扎好营盘,就要尽快投入攻城,后续的军粮补给运输维艰,万万不能长期消耗。白石作为藩主伊达吉村派给片仓的幕僚长,还是觉得要谨慎一些,攻城是一定的,不过先不要攻击主城,选择一个外围小棱堡进行试探攻击,这样比较稳妥。片仓感觉这样比较合适,骑铁绝不适于攻击山城,步卒属于石川,因此由石川进行一次试探性的外围攻击很有必要,作为预备队和后援,片仓的骑铁和配属的太刀队随时可以加入增援。
      片仓和白石看着石川远去,带着他的步卒排兵布阵,目标是仙台城外围西南面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小棱堡。这个小棱堡的西面是河流,北面是仙台城主城,南面接近原来城外町的废墟,东面是青叶山余脉的起伏小丘陵。选择的这个攻击点,片仓等倭将一致认为从仙台城射击的大铳,绝对打不到攻击的步卒。仙台城原有三十多门大铳,在倭国的各藩国守城炮火中位居前列,当然都随着仙台城的丢失全部落入孙三七的雇佣军手里,不过有十几门在战斗中损坏或者被当时的倭军填塞火药引爆自毁,战利品中能用的大铳也就是二十多门,在仙台城头布防都不够用。不过十几天前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个情况。
      何无惧来了,而且带了正在工读学校炮兵训练班学习的十几个炮兵参谋,本来庄不鸣不愿意让这位北海夏军难得的炮兵将军出马,毕竟兵危战凶,让手下最有才具的将军干这个危险活不合适,不过何无惧的认真和提出的理由最终说服了庄不鸣。北海夏军的炮兵实战经验有限,除了平时的训练,无论官兵对于真正战场的感受都接近于零,即使手里的武器犀利,但是使用武器的人才是更重要的。在工读学校炮兵训练班学习的炮兵参谋,都是从炮兵日常训练管理中挑选出的佼佼者,在工读学校中提高文化水平后,只要经过考试合格,以后就是炮兵主官,直接指挥火炮战斗。但有一点,这些年轻的炮兵参谋,几乎没有任何战场体验,对于指挥官来讲,最重要的战场心理素质完全难以把握,今后一旦在实战中心理素质失常,造成误判,其后果实在难以预料。这次的仙台城守城战斗,由于策划周密,布局合理,获胜的可能很大,而且炮兵在守城中更容易发挥优势,也不需要特别担心受到伤亡。
      根据斥候侦查的情报,这批倭军携带的大铳不超过十门,还没有城头摆放的战利品一半。这次何无惧来到,还把北海的这类老旧火炮大铳携带了好几十门。自从成立两个重炮营和一个轻炮营,重炮营装备105毫米驮载榴弹炮,轻炮营装备50毫米迫击炮,原来从荷兰人手里购买的老式青铜炮和陆续缴获的倭式大铳,就被行营兵器处陆续收回库存。一般的北海夏军地方守备兵用不着这类重火器,正规军的炮兵也不用这些淘汰的重火器,一般的猎兵营和掷弹兵营有单发大口径步枪和水冷机枪,对这种老旧火器也没有兴趣。荷兰造老式六磅欧洲青铜炮,属于当时的陆军野战加农炮类型,不仅炮身相当沉重,而且能够发射的只有实心炮弹和霰弹,实心炮弹实战有效射程不足五百米,此时精度很差,毕竟滑膛炮发射球形实心炮弹,迎头偏和侧偏都很明显,而且对火炮的操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六磅青铜炮发射霰弹的有效射程大幅度降低,仅有百米左右。倭式大铳更差一些,也是青铜铸造,口径从十几毫米到四十多毫米,仅能发射霰弹,虽然号称能够射出百丈以上,但经过实测,即使换装北海出品的优质颗粒火药和铅芯铁弹丸,有效射程仅有八十米,一些口径小一些的倭式大铳,其铸造技术差,装药少,有效射程甚至比不上猎兵装备的战斗霰弹枪,而且很容易炸膛。这次何无惧经批准,把还能用的几十门荷兰青铜炮和倭式大铳,经过整修和检测,带了到仙台城。
      何无惧亲自带着手下进行火炮射击测绘,指点修改安置火炮的炮位,令手下参谋编制每门大铳的装药量和射表,对每一门大铳的性能了如指掌。在一些重点地段,大铳的炮位上下层叠,每百米的最大炮位数量超过十门,分别按照射程和覆盖范围,编成若干炮群,所有炮群都听从统一的指挥,看着制高点原天守阁位置的炮兵指挥所,从旗帜和军号的命令进行射击,完全不用考虑自己面前的敌人如何动作,只要专心装药放炮就行了。在几个重点地段,为方便协调和临机变动,特设两个流动的前敌炮兵指挥分队,只要接到炮兵总指挥所的交割命令,这两个前敌指挥分队就可以按照指令接管部分指定大铳炮群的指挥权,就近临敌指挥。当然,炮兵的行动目的是为了防御敌军的攻城,只是因为居高临下的大铳和大炮射程远,威力大,因此炮兵成为核心战斗力量,其他步兵需要以配角掩护大铳和火炮的射击间隔。如果敌军突破大铳火炮的拦阻,抵近肉搏,此时步兵就成为主角,大铳和大炮投鼠忌器,只能作为配角接受步兵指挥官的指挥,或者干脆撤退。
      无论是守城的雇佣兵指挥官孙三七,还是炮兵将军何无惧,现在都没有步炮协同守城的经验。毕竟孙三七是正式的守城主将,虽然何无惧的阶级比孙三七高得多,经过两人商议,在仙台城周边划下了一条警戒线,在这条线外,步兵完全配合炮兵,其实这个配合很有限,基本是旁观,最多按照敌方的变动调整守城的兵力分布,顺便运送一些炮弹火药。根据何无惧的经验,每门大铳和火炮边上放置的弹药数量都要严格控制,以免万一意外引爆,造成过度伤亡,这样在战斗中,必须从后方安全的弹药存放点不停的向炮位运送弹药,每次运输都要控制在安全的数量,这种运输必须要附近驻防步兵的协同。如果敌军突破大铳

0075章 接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