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1701
0090章暴力美学的遐想(下)
琉球群岛可以大体分为奄美群岛、冲绳诸岛、宫古岛、石垣岛等四个相对集中的大岛群,当然这是庄不鸣自带资料中的倭人称呼,不过这个在庄不鸣看来无所谓,只要掌握实际控制权,名称还是按照地图上的叫法方便一些。庄不鸣能够找到的文字资料,加上在琉球的哨探处密谍的打探,能够找到琉球与本土关系的实证,就是在琉球各地出土的可以上溯到本土战国时代的大量文物,包括战国时期燕国的明刀钱,汉代的青铜镞、汉代铸造,并一直流通到隋朝的五铢钱,以及唐代的开元通宝等,但是这些文物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琉球的仍然无法得到证实。唐代编纂《隋书》中的《流求国传》则最早提到了流求这个地名,称纪元607年隋炀帝派遣朱宽远征流求,并俘虏若干流求人回朝,第二年隋炀帝派员前往流求招抚,遭到拒绝,只带回了一些当地居民的衣装等。但这里《隋书》中的流求是否就是现在的琉球,一直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当时的流求应为台湾岛。
明代以前的琉球历史没有明确记录,元朝末年,琉球地区为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以中山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琉球三国都是与倭国历代政权平等交往的国家。纪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国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明太祖朱元璋鉴于琉球来华使节海上航行困难,特赐擅长造船与航海技术的闽人三十六姓人家移居琉球,促进了琉球的对外贸易。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成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此后,琉球国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进贡,谨守臣节。洪武以来,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用汉文书写。其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以充分表示归慕中国之意。琉球国也曾主动请求明朝赐人,纪元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从本土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明朝衰败之后,琉球国仍朝贡不绝,甚至对福建的南明唐王小朝廷,也还继续遣使朝贡。明朝灭亡后,琉球向伪清政府称藩。清军入关不久,琉球国王尚贤就派遣使者金应元请求册封。由于琉球使者没有携带明朝政府的册封印信,因而请封未成。此后恰逢尚贤去世,于是改由其弟尚质继续上表请封,后来琉球国王被伪清朝廷册封为琉球国中山王。伪帝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国王。伪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赐御书“中山世土”
倭国战国时代刚结束,纪元1609年,倭酋丰臣秀吉率军侵略朝鲜,派萨摩藩大名岛津氏向琉球敲诈钱财,遭到琉球国王的拒绝。岛津氏遂率军攻打琉球,俘虏了琉球国王尚宁,逼其写下誓文,每年向萨摩藩输粮8000石。倭国将这次侵略视为“上贡”,并以此证明琉球一向是倭国的“藩属”。此后的琉球国每逢中国册封使到达,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倭钱),改穿汉服,中国册封使离开,又换上另一种面孔,向倭人示好。直到此时,倭国在庄不鸣暗中下手,先秘密制造天花瘟疫,又背地支持德川幕府的分裂,使得倭国自战国结束平息的内战再次爆发,继而向各方势力兜售军火,大赚特赚。而琉球国在九州强藩岛津家的胁迫下,连看家的些少士兵都送上了战场,内部极其空虚。
根据北海途径琉球诸岛的武装商船队的不断测绘侦查,琉球区域总人口约十万左右,其国都首里城,倭人称之为那霸,所在的琉球主岛人口最多,占据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当然也是琉球国财富最集中的地区。首里城西面临东海的那霸湾,适合建立大型港口,其规模足以停泊万吨巨轮。庄不鸣在穿越资料中早就搜集了相关的大量信息,从高精度地图到海洋潮汐记录,应有尽有,只是没有相应的人才,因此很多测绘和侦查工作必须从头培训人员,逐一核实验证,其中很多工作没有可用的人手,只能一点一点先干能做到的,然后再次归纳整理。这个工作很繁琐,但这是知己知彼过程的必然道路。原来行营参军处的计划,几乎很少涉及这类预备性的技术文案,预先的侦查也就是看看各岛附近的基本海情,岛屿上的可能武力水平,有什么样的防御设施,进攻和撤退的道路,可能利用的宿营地这类涉及军事的资料,而且比较粗糙,往往还只是主观臆测,缺乏客观真实的评估。
庄不鸣一向奉行细节决定成败,当然对于参军处的战略预案极不满意。参军处的三种策略中,简单说,上策是以北海舰队为主,组成突击编队,分为封锁分队和登陆分队,以武力威慑,迫使琉球国投降,当然如果迫降不成,那就装而用第二份计划强攻了。中策仍旧是北海舰队为主,不过战斗行动改为舰队封锁琉球主岛周边海域,登陆队突袭琉球国的国都首里城,将琉球国君臣一网打尽,然后就可以“抢粮,抢钱,抢女人”,这套计划相比最详细。下策是动员驻在济州岛的雇佣兵和私掠队,这次还需要北海舰队出动,不过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封锁和后勤支持,战斗任务转交给雇佣兵和私掠队自行解决,其实换汤不换药,只是把战斗部队从正规军换成了雇佣兵和私掠队。对于这次灭国行动,军内更多的看上了琉球国积累上百年的金银财宝,让庄不鸣心头暗气,目前北海夏军这帮人确实没有战略头脑,就惦记那么点小钱。
获得琉球控制权的价值,当然不是琉球国王族尚氏的那点私人家当,当然如果里面有上档次的国宝,还是要压榨出来的。关键是琉球所处的独一无二战略地位,庄不鸣已经在本土埋下了镇江租界这个钉子,而且这几年的本土移民潮风起云涌,这并非现在的北海势力本身推动的,而是由于伪清朝廷的政治高压和经济压榨造成的。目前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一片凋零,水旱河蝗,灾难不断,伪清朝廷还在不断增加捐税,不停的兴兵作战,不是在边疆扩边,就是扑灭各地的大小叛乱。尤其河南、山东、安徽、苏北悉数残破,大批难民携家逃亡,涌向北方的甚至私下跨越柳条边,因而被伪清守边军队屠杀者极多;向西向南的难民涌向湖广和四川,还有很多沿着运河南下,进入江浙等相对富庶地区;江浙、福建、两广等地,大批民众乘船出洋,很多辗转踏上了北海辖地。琉球作为北海联络本土东南沿海的重要中转站,庄不鸣势在必得。
随着北海商船的贸易扩张,北海通往四周的航线,从朝鲜、倭国、扩张到本土沿海口岸,继续南下到安南、暹罗、西班牙治下的菲律宾群岛、荷属东印度的南洋各群岛,更南面已经抵达大洋州。琉球群岛就是北海舰船南下的枢纽,以琉球主岛为中心点,倭国、朝鲜、本土沿海尽在舰炮所指,进一步就可攻略南洋,这种战略价值绝非区区金钱所能衡量。如果说庄不鸣有担心的话,也就是生怕自己的蝴蝶翅膀在煽动的时候,如果因为夺取琉球,忽然引发伪清朝贡体系的敏感,然后伪清朝廷改变心意,突发奇想重视海权,这也很难说。毕竟伪清已经实际控制了本土大陆,掌握了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区域经济能力,如果真的改变心意,开始争夺海洋控制权,其总体规模绝非目前庄不鸣的小小势力所能对抗的,甚至只要像过去对付台湾郑氏那样迁界禁海,对于庄不鸣的外贸政策就是不可弥补的打击。
台湾郑氏的覆灭,可以说就是前车之鉴。台湾郑氏的发家很快,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虽然被史书称为海盗,也确实干过海盗的勾当,但是他的发家,却并非抢劫就能办到的。郑芝龙能够在几乎白手起家的背景下,二十年奋斗就成为本土东南沿海说一不二的海上独裁者,凭借
0090章 暴力美学的遐想(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