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多有诗才,以后个个都会是古代版的文艺青年。可现在他们都还小,纵使天资灵秀,也还在学诗的阶段,自己写出的诗还没几首。顾萌萌乐得没有真正的才子才女跟她比才华,高高兴兴地从儒修师姐那一大堆诗里挑了百多首吟风弄月,描花对雪的百搭诗抄出来,在请安时一脸谦虚地拿给老太太求指正。
老太太年轻时也会吟个诗写个文,只是嫁入贾府后早搁下多年了。如今老眼昏花,字都看不大清楚,哪里还有心情细赏这些酸丁文字?见顾萌萌攒了厚厚一沓,字写得端端正正,只道这个孙女确实是个才学特出的,平日里二姑娘的不爱说话,在老太太的评价里也就变成了内秀,和颜悦色地将她好好夸奖了一番。在座的邢夫人顿觉脸上有光,连带着以后好几天都对顾萌萌露了好脸色。
本来大户人家讲究多,以往闺阁小姐的诗作不小心流传到外头都被认为是轻浮事。但老太太也知道宫中偏好选择才女,想到顾萌萌那个进宫的“理想”,也想找人掂量下这个孙女在才学上究竟有几分斤两,便让人把顾萌萌这些诗拿去给她以为还有些才学的二老爷贾政去看。
二老爷是个重男轻女的标准封建老爷,只对儿子严厉,对侄女的诗写得到底好不好并不上心,领了母命后,便随意将顾萌萌的诗交给身边清客评点,聊以塞责。
二老爷身边那些清客都是些有点歪才的篾片相公,市井文人,学得就是拍马屁的功夫,见主家交下评诗的任务,哪里肯说一句不好?反正吹牛又不上税,只挖空心思找些好话吹拍,直将顾萌萌夸成了个绝代的才女。
老太太听得清客们的奉承话越发欢喜,这个孙女看来非常值得培养啊!接着就动了替顾萌萌求名延誉的念头,不但慷慨地从自己的小私库里取了上百银两,命外面书坊将二姑娘的诗尽快刻板印制成册,还跟两位太太说,到过节送礼的时候,别忘了拿几本二姑娘的诗集,随着节礼送到几家世交府里,请人家府上能文的夫人小姐雅正。
这几乎就是在刻意宣传了,名声这东西,拼得就是个炒作技术,这套路老太太很懂。否则,当年贾元春一个足不出户的大小姐,才德之名是怎么大老远流传到宫里去的?想来经过这一手,不久以后,贾家二姑娘就能在京城世家圈子里留下点文名,说不定还能得些达官贵人的评点赞扬。
文艺少女顾萌萌感到很满意,起码,老太太已经表现出支持她进宫的意思,通往皇宫的路上,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抄完那本迎风流泪,对月伤情的诗本子,顾萌萌牙酸完了,决定收拾起少女(?)情怀,想点比较现实的事。
她的目标,可不是仅仅取得个进后宫的名额这么简单,一个暗搓搓想要踹了皇帝上位的人,怎么着也不能手里没钱吧?就连修士讲究的财侣法地,财还是放在第一位的呢,就算不象造~反那样招兵买马花钱如流水,等进了宫,真有钱有势的多了去,指着贾府给她的那点嫁妆,怕是不够撑面子的。她得想办法弄些银钱以备后用。
另外还得趁早收拢几个得用的下属,在外头弄个把“据点”之类,帮她做些打探消息之类的细事——虽然她这个对夺位两眼一抹黑的宅女现在还不知道需要派
9.写诗和开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