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太~祖曾有祖训,皇帝在御书房只能用内监伺候,不可让嫔御女官入内。这也是担心后世子孙因好~色耽搁了国事。沈耀当皇帝时虽然刚愎自用,这条祖训以前倒还是遵守着的。可惜太~祖皇帝没想到给太上皇这个岗位做点规矩,现在沈耀让顾萌萌进御书房伺候,也就很是心安理得了。
有了“伺候太上皇”的借口,顾萌萌从此就成了御书房的常客。她抓住机会,由一开始只给沈耀按摩,不几天就将端茶倒水、整理奏章等事也揽了过来。沈耀只道她伺候得仔细有眼色,还夸了她几句。御书房里的内监虽然被丽太嫔抢了不少“工作”,失去了在太上皇面前表现的机会,觉得有些不满,但顾萌萌正当盛宠,他们哪里敢多说什么?再说顾萌萌私下里给他们塞了不少银子,最后这些内监们倒多是说丽太嫔的好。
进了御书房,顾萌萌借着整理奏章的机会,观看朝廷的动向更为方便了。但她自知在政事上,自己并不擅长,很多奏章就是看了,也很可能看不出背后隐藏的东西来。这时候便是需要妙玉这个谋士的时候了。
趁着沈耀去上朝,顾萌萌用隐身符出了宫,打扮成百姓人家女孩儿的样子去牟尼庵寻妙玉。到了妙玉的住处,她用神识隔墙一扫,却见妙玉领着几个嬷嬷和丫头收拾东西,象是要准备搬家。那个被劫去做了魔修炉鼎,又差点被家人嫁给老光棍的女孩子也做了带发修行的女尼打扮,正带着笑与妙玉说话,手里还不停的给经卷打包,精神状态显然已经很不错。
顾萌萌大模大样地推门而入,“妙玉姐姐,看你这里如此忙活,可是新庵堂已经修好了?”
正在收拾经卷的妙玉见顾萌萌突然来了,真是又惊又喜,忙拉着她进了卧房,关门闭户地倾谈。
顾萌萌一问才知,果然她出资为妙玉筹建的新庵堂已经建好。建庵的事,自她入宫,便托老太太派人照看。昨日贾府已经派人来请妙玉师徒搬进去了。想来便是她不过来这趟,下回老太太她们入宫看她的时候也会说起此事。
“新庵堂建的甚为精巧,只是尚还没有名字。老太太说要请得你这太嫔娘娘赐名,方见吉祥郑重。如今迎春你都来了,何不趁便为此处赐个名字?”妙玉捧过笔墨等物置于案上,笑对顾萌萌道。
顾萌萌也不过谦,握笔蘸墨,在纸上直书了“栊翠庵”三个大字。这名字却是原著故事中现成的,那庵址又选了个上好风水,虽在城内,周围却是绿树扰扰,甚为幽静,这几个字拿过来使用正是合宜。
妙玉谢过了这赐名之恩,便与顾萌萌说起她练武的成效,以及她最近在北静王府和几户公侯家中出入讲经之事。妙玉本就是个博学多识的出家人,容易引得那些夫人小姐敬重,又兼她将那些清高脾性收了几分,刻意交结一众诰命夫人,使得好几位世家中的掌家太太引她为知己,平素听了她讲经之后,还要与她私下交谈,将心里困惑烦恼与她说,求这位佛法高深的师傅加以开解。一来二去的,妙玉不但从她们那里听说了不少府中家主在朝堂上的事,还通过几位夫人,轻易就可以看到朝廷最新的邸报。虽然身在尘外,她对朝廷的消息却也灵通的很。
“一年之内,朝廷与海疆番国定要开战。”妙玉道,“那新番王自即位前就一直盘算着进攻中原,非是一两年了。近期几次派军试探进攻,一次比一次深入边境。且听说此人弑兄自立,得位不正,正需要对中原的一场大胜堵住百姓悠悠之口。朝廷便是想要避战,也避不得。何况三王爷进了京,定然有所打算。他以前带兵胜过番国,这回更是定要坚决主战,来博一博那个位子。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户部的几位重臣,多半都是四王爷那边的人,哪里会在这个关键时候轻易让三王爷得了好去?光粮草供应这一项,就不知要暗地里使出多少手段来。还有北方那些作乱的流民,要平定也很艰难,看卦象上所示,北地的大旱还要继续几年呢,饿急了的流民越来越多,朝廷不焦头烂额才怪。”她虽没真刀真枪地历过朝堂,此时说起局势,却是头头是道。
顾萌萌拍手而笑,“姐姐只凭着道听途说的消息,便将这些事儿看得够明。真想把姐姐接到我身边,随时提点我才好。”接着她便将自己的近况和收罗了一众姐妹丫头练武的事与妙玉说了,又道,“我在宫里,朝堂的新消息得着甚是方便,只苦无人与我参谋商议。待要出宫寻你,身边人多却也不便。好在姐姐方才说起,那《清风诀》已被你练到第三层了。有了这功夫打底,用上隐身符,翻墙出入宫中不是问题。不如这样,暂且每日劳烦姐姐在日落前到宫里跑一趟,将我抄录出的奏章拿回来细读,以对朝中之事做出更精确的判断。等我身边几个丫头武功练得高了些,我便让她们将奏章内容给你送来,不必再让你跑来跑去了。”妙玉本就苦于朝中消息不易及时得到,见顾萌萌竟有办法得到第一手的奏章内容,岂能不喜?自是欣然答
91.诏书上头动手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