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1/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赠李司空妓》刘禹锡.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清婉说:“这做人差点,若能对女人好一些,也不失是一个不错的男人。”
      友乾道:“这李绅对女人就更滥情了。有一个成语叫做‘司空见惯,就是从李绅那里来的。”
      “是说他的事儿?”
      “是啊,”友乾说,“这人吧,无论男女,只要是好吃,那就一定好色。李绅的家中蓄养了很多年轻貌美的家伎。
      当时,刘禹锡在苏州做刺史,他到李绅府中赴宴,突然看到了一个容貌娇艳的歌伎,心为之一动。于是,宴会上刘禹锡就借着酒劲,挥笔写下了一首《赠李司空妓》这样的诗句。
      诗中说,‘我在司空大人的府上,看到了一位梳着高高的像宫女一般发髻的女子,她的一曲《杜韦娘》宛如徐徐的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房。李司空对此是见惯了,心底无波,可是我这个从江南来的刺史,可真是柔肠百结啊!”
      李绅听他这么一说,便哈哈大笑,当即把这名歌伎叫来,当场送给了刘禹锡。”
      【二】《陋室铭》刘禹锡.骈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清婉说:“呵,这个刘禹锡,他的《陋室铭》不是说过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怎么也是见一个爱一个的主。”
      友乾嘿嘿地笑,“其实,作为诗人,应该是德艺双馨。所谓‘我手写我心,心里面是怎么想的,笔下才会怎么写。”
      “对呀!”
      “是不让我这么一说,像元稹、李绅、苏轼等人的关辉形象,在你的心中瞬间就崩塌了?”
      “这有什么!”清婉说,“自古‘才子爱佳人,这不很正常吗?”
      “不光是才子,就是神一般的男人,也是如此。”
      “什么神一样的人?”
      “比方说,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呀!他的一生也是三妻四妾的。”
      “三妻四妾[1]不是男人的标配么,这有什么可损孔老夫子的!”
      “关键是,他的妻妾中,有一个还是他学生的老婆。”
      “他霸占的?”
      “这倒不是,是他学生想在鲁国当官而‘贿赂孔子的。”
      “这是他学生的不对,怎能为了升官发财,连自己的老婆都送出去了……这与孔夫子不相干!”
      “可他笑纳了呀,说明孔老夫子也好这一口。”
      清婉也急了:“你们男人,什么呀!怎能‘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友乾笑道:“你提及‘仁义道德,让我想起了前朝的一位大儒——朱熹。”
      “朱老夫子,那可是‘人伦道德的标杆啊!”
      “可他只给别人立标杆,自己却不遵守;他高喊着‘存天理灭人欲,自己呢,却口是心非。”友乾气愤地说,“这朱熹,其实就是一个假道学,甚至是伪君子,说他是阴损毒辣也一点儿不为过。”
      看着友乾对朱熹这样地不待见,清婉问:“看你如此地厌恶他,怎么,他抢你老婆啦?”
      友乾搂紧了清婉,骂道:“他敢,他要是伤我心上人一根毫毛,我跟他拼命!”
      “你拼得着么?人家都死一百多年了。”
      “我挖他祖坟。”
      清婉又吃吃地笑。
      友乾说:“作为一个大儒,怎能是说一套做一套呢?”
      婉问:“他究竟做了什么?”
      【三】《观书有感》朱熹.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友乾告诉于清婉说:“据说,万历年间的监察御史沈继祖列举了大量事实,揭露朱熹的伪君子形象。其一,说他曾经带着两个漂亮的尼姑外出旅游,并用甜言蜜语引诱她们‘三陪,最后二人又还俗做了朱熹的小妾,出去做官的时候都要带上她们两个。此外,朱熹的大儿媳妇,在她丈夫死后,却又怀了孕。”
      “谁干的?”
      “想朱熹这样的家庭,媳妇是绝不敢出去偷情的,儿孙更是不敢乱来……除了他朱熹自己,谁敢?!”
      “不会吧!”
      “你想,儿媳出了这么大的丑事,朱熹却以一句‘家丑不可外扬给压了下来,这不明摆着他心中有鬼么;再说,他写的那首《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观的到底是‘书,还是‘淑?他那‘活水是怎么给倒腾来的?那‘有感二字,是从哪方面来的灵感?”
      “你这都说的啥?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
      “待会儿,我会让你明白的……”友乾笑道,“朱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可沈继祖揭发朱熹说,他不但不知孝顺,而且还虐待自己的老母;他还以儿女婚嫁之机,大肆地收受礼金,一岁之间,数以万计;他以知名学者的身份,开门办学并擅自提高学价,收取高额的学费;并指使家族子弟偷盗别人家的耕牛,宰杀后胡吃海喝了一顿……”
      清婉惊奇道:“还偷牛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谁知道没有记录的能有多少呢?”
      “怪不得大元皇帝看不起南宋这些不劳动、光会说的读书人呢,你想南宋有这样的文坛领袖,好的了吗?在蒙古人眼里,读书人和乞丐一样,都是不能自食其力,你想,连吃点儿牛肉都要去偷,真还不如人家一个娼妓,还能靠自己的身体吃饭呢。看来,把读书人排在妓人之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哎~”友乾说,“把读书人定为‘臭老九可不是蒙古人的意思,那是南宋遗民在元初废除科举时的无奈自嘲之语,根本没有相关的法规定制来佐证这件事的。”
      清婉笑道:“看来,还真是不能嫁那些读书人了,光顶着两片嘴会说。哎,你回去,也别让有才跟着纪绪学习了,我发现纪绪的那张嘴也挺滑,让有才休学得了。”
      “哎~,识两个字,还是好的。”
      “咦,”清婉好像有了新发现,“你何不让有才练武,习武之人忠义,没有文人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何以见得?”
      “我说一个人,肯定是好男人,真男人!”
      “谁?
      “三国时的关羽,关老爷呀!”
      “他是好男人?”
      “那当然,你看他一脸的正气,一定不喜女色。”
      “不喜女色,那关凤、关平、关兴、关索,从哪儿来的?再说,你见过关老爷么,你怎知他一脸的正气?”
      “见过呀~,关公庙里摆着呢,你看,他的脸红红的,一定是见到姑娘羞的!”
      “你也真能联想!他关老爷,见到我,也是红脸!”
      “我听纪绪给有才和暮羽讲三国的故事——想当初,关羽滞留曹营时,曹操先后送给他金银绸衣,并加其爵位,让其投降,关老爷丝毫没有动摇。最后,曹操又用貂蝉去引诱他,可关老爷心念刘备,一刻不忘。在探知刘备确切消息后,封金挂印,护送兄嫂,千里走单骑,以实际行动,给男人描画了一个大大的‘义字。”
      “纪绪他一个孩子懂什么!”
      “人家怎就不懂,人家读的书不比你多?”
      “他读的是野史吧!因为在正史上,根本就没有貂蝉这号人,她只是一个虚构的美人。如果真有貂蝉这等美女,那个好色的曹操会舍得给关羽?”
      “反正人家关老爷就是不好色。”
      “他是没见到你,见到你,他也想……”
      清婉羞羞地说,“想咋的?”说这话时,清婉的心美美的。
      友乾说:“在正史上,有这样一段描述,曹操与刘备带领大军在下邳围攻吕布,吕布派出秦宜禄出城向河内太守张杨求救。
      关羽听说秦宜禄的妻子很美,而且还留在下邳城内,便请求曹操说: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
      “他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的老婆没有给他生儿子,如果攻下城的话,请把姓秦的老婆赏赐给他。
      你说,什么样的女人不能生儿子,非要盯上人家秦宜禄那漂亮老婆?
      曹操想,反正是用人之际,随即答应了关羽的请求。但是,曹操似乎也并未太在意此事。到了攻城之际,关羽又再三地跟曹操说这件事,就怕曹操给忘了。谁料,曹操见关羽如此地迫不及待,怀疑杜氏一定很貌美。等到城池攻陷之后,曹操便亲自召见了杜氏,一见之下,果然是国色天香,随‘乃自纳之,就自己留着用了。
      后来,关羽为此事是深恨曹操,欲趁某次刘备与曹操一起打猎之机杀掉曹操,后被刘备制止了。”
      ————————————
      注释
      [1]三妻四妾
      天子之妻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汉代以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都只有一个正妻(正室),同时可拥有多个妾。多数正妻是丈夫的第一位配偶,但也有“先纳妾后娶妻”的例子。
      “三妻四妾”的由来,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君主的一段昏话、戏言

第72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