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1章 溪上残春黄鸟稀[1/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再过两天,纪绪和张锦就要开学了。
      一听纪绪要回丹徒,皇太子妥欢贴睦尔[铁锅,铁公子]非要送他俩一程。
      【一】《送顾非熊秀才归丹阳》王建.诗
      江城柳色海门烟,
      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当瀑布,
      菖蒲潭在草堂前。
      他们弃船上马,沿山路而行。
      纪绪问:“铁兄游完了茅山,还准备去哪儿看看?”
      铁公子道:“我,我就不走了吧!在这茅山之中,和你一起跟随欧阳先生学习如何?”
      “这,这,这,不大行吧!”
      “为何不行?”
      “跟随欧阳老师学习,必须有名士的推荐。”
      “你给推荐么!”
      “我算什么名士,顶多算是欧阳先生的一个学生,我是不行的!”
      “行不行的,你说说看嘛~”
      “再说,你带着这么多人,还有女眷……不知道,还以为你是来度假的呢!”
      “人多,不行吗?他们不进学堂学习的,只我一个。”
      “关键是没地方住宿。还有,像奇姑娘,一个女孩子,怎么安排?”
      “噢~这道是,带个女人出来就是麻烦……”铁公子喊停了随行的马匹,对“怯薛长”[侍卫长]蔑里乞.也先帖木儿说,“木儿,你给我留下一名‘怯薛歹[侍卫],你带着他们去杭州玩去吧!我不招呼你们回来,就别回来烦我……知道了么?”
      众侍卫道:“遵命!”
      王不花是真想跟着奇承娘一起去杭州,便征求主人道:“我呢?也一起去吧!”
      “你就别去了!你走了,谁服侍我?”
      木儿朝王总管做了个鬼脸,带着奇承娘和护卫们驱马回船,向杭州进发了。
      【二】《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诗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茅山[1]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
      他们一行五人,顺着“蛟溪”崎岖而上。但见茅山耸峙,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离书屋越来越近了,张锦欣喜万分,禁不住大声喊了一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铁公子问:“张兄弟说什么?”
      纪绪笑道:“他说,蛟溪欢迎你!”
      “就这小河?”
      “铁公子,你别看这河水小,它可是一条蛟龙啊,见了铁兄你的大驾,岂能不欢呼迎接?”
      铁公子笑了笑,说:“但不知,这里的卧龙先生欧阳苏是否欢迎我呀!”
      留下铁公子,纪绪的心里已很是有数了——因为,刚才铁公子称呼自己的随从为‘怯薛歹,这是皇宫禁卫军的称呼……也不知,这铁公子是有意还是无意透露给他的这个信息。便也跟着铁公子笑了笑,说道,“总归是好兆头,铁兄不必担心,小弟一定会说服先生留下你的……”
      谈笑之间,他们便到了“蛟溪书屋”[书屋是私立的;书院是公立的]。
      看门人说什么也不让铁公子三个生人进入学院。
      纪绪只好对铁公子说:“铁兄啊,你先在这儿稍等片刻,等小弟先进去禀报先生……你,静候佳音……”
      纪绪找到了山长[校长]后,把铁公子的皇帝身份告诉了欧阳苏。
      欧阳苏满口答应了下来:活了大半辈子,到最后,能逮着个皇帝教教,岂不是快事!
      出于保密的考虑,欧阳苏不便出大门迎接,只写了个条子给纪绪,让他把铁公子领到他这儿来。
      而且,欧阳苏还为铁公子单独设立了课堂,又把纪绪从甲班里调了出来,说是陪读,其实也是想让纪绪为铁公子补补课。
      当然,主讲还是欧阳先生亲自授课,教的是:如何治理国家和如何辅佐君主。
      【三】《三茅山》儿歌
      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
      三神乘百鹤,各治一山头。
      召雨灌稻禾,陆田苗亦柔。
      妻子咸保宝,使我百无忧。
      白鹄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张锦一回来,就带着程欣,拿着从扬州买回来的土特产,来看望师母。
      书屋和先生的家相距很长一段路程,先生住在茅山之巅。他俩顺着山势攀上了山顶,俯望着镇江的市景,也觉得千万幢人家,与绕城的两面是江水,两面是田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景色宜人。尤其是山外面,每丛树木,映着一座山峰,一座庄屋,由近到远,绿色大一片小一片的,好像图画一般。
      张锦两人来到正堂,却不见一人,便把礼品放在桌子上。出了正屋,来到了院子里,他俩四处张望。见后院里有一片菜地,中间一口井;井旁一个穿紫褂的女人,正在汲水;脚旁有一只洗衣盆,盆里正装了苋菜呢……那正是师母吴氏。
      张锦和程欣走耳门进了后院。见了师母拱手一揖,叫了一声师母。
      吴氏见着,连忙将手里的水桶放下,笑道:“张相公,好久不见了,想必是功课很忙吧!”
      张锦道:“哪里有……我和纪开端去了趟扬州。回来时,有一学子仰慕先生的大名,非要跟着我们来……这不,开端兄正在安排他的住宿呢,让我先来看望师母……”
 

第171章 溪上残春黄鸟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