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旧时茅店社林边[1/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婉的婆家住在瓮山[今颐和园里的万寿山],那是京城西北角的郊区。
      瓮山,风景优美,泉水颇多,众多的小溪汇聚成一个天然的湖泊,人们叫它“瓮山泊”[今昆明湖]。士大夫们为了追求隐逸的雅趣,经常来这片水域“养尊林泉”、“钓鱼河曲”;文人墨客也把瓮山泊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又称作“西湖”或“西湖景”。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西湖景”中,并挖水道与通慧河相连,西湖就成了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蓄水库。从西湖景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经过一大片高粱地,人们便称这段河渠为“高梁河”。
      皇帝有时也来西湖泛舟,他可以乘坐龙舟沿通惠河转高梁河直达西湖;京城的贵族、官僚也常常沿着河堤,骑着高头大马迈过那片高粱地,下榻于西湖景。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阙》辛弃疾.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夜风,吹来了不远处树林子里的蝉鸣;稻花的香气里,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修染抱着儿子急匆匆地赶往高梁河码头。
      他要赶紧进城找个奶娘,为其子喂奶。因为儿子很快就要醒了,他一定会因饥饿而大哭不止的,到那时,初为人父的赵修染怎能不手忙脚乱?
      月落的时候,修染赶到了码头。
      河岸上停泊着几只小船,船夫们睡得正香。修染叫醒了一名船夫,让其送他进城。
      船夫说:“半夜三更的,客官有何急事非得进城?”
      修染道:“我儿子病了,要尽快进城医治。”
      “客官为何不在当地找个郎中看看?”
      “当地,哪有什么好郎中!”修染明显不瞒船夫的拖拉与怠慢。
      “客官呀,小的并不是不愿走这一遭,只是……”
      “只是什么?你怕我不付你船钱,还是想讹我银子?”
      船夫笑道:“哪敢跟您多要钱,若能为医治你家小官人提供方便,小的宁可不收您银两。”
      “那你还??率裁矗俊
      “我的意思是说,我即便带您进了城,恐怕此时的城门也不会为您打开,那是要到寅时五刻[即凌晨4点到4点15分],敲响晨钟,方才开城门的。您带着幼子在城外等候半宿,岂不要让您和孩子受罪?再说了,眼看就要下雨,到那时,您如何是好?”
      “船夫不必为我担忧,只要你送我进城,我自有办法。”
      既然修染这么坚决,船夫只好扶他上了船。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下阙》辛弃疾.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不到一个时辰,船夫便把修染送到了京城的西中门。
      修染付了船费,船夫把自己的蓑衣又送给了修染,说道:“穿上吧,雨就要来了。”
      修染接过了蓑衣,穿在身

第29章 旧时茅店社林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