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52、天道昭昭,工业本质[1/2页]

长生可否 江天寥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们不妨抛开双生子的理论框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明白了,文明要往前走,
      需奉行天道,但又必须正视人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维持文明稳定前行的基础。”
      “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又是人类社会运转的本质,基于人心而构建出来的一切规则的本质。”
      “一切制度都是人来构建的。”
      “人必定是具备善恶的,再怎么大公无私的人也必然是有立场的,既然有立场,那必然就会有偏袒,
      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受损。”
      “无论是损于上,还是损于下,都是人之道。”
      “你认同吗?”
      王绛阙明白张执象的意思,他首先要把双生子归纳到“人之道”的范畴当中,而人之道是解决不了文明的问题的,需要天之道……
      “是否会过于形而上学?”她问道。
      张执象笑了笑,说道:“无论是双生子的哪一个,都需要发展生产力对吧?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绕不开工业化的,工业化作为资本不断增密的过程,你认为它属于天道还是人道?”
      毫无疑问,人道。
      工农剪刀差可不光光出现在内循环上,它在外部市场扩张也是以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
      工业必须收益,才能发展。
      而农业剩余则被不断的剥削……
      “农业剩余,剩余……农业必须要有剩余才能供养工业,否则只要有10的缺口,后果可不是涨价10,而是涨到10的人饿死为止。”
      “沁源的问题不是制度。”
      “而是它的农业剩余太少了,
      根本无法供养工业,
      唯有大明,广土巨族,我们有数千年来的农耕经验,农业剩余不断的提高,才有工业化的基础。”
      王绛阙似乎领悟到了核心。
      她这一刻才将那套来自未来的理论与大明这个时代的知见连接起来,明白了文明为何会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工业必然是由农业诞生的。
      如果一个文明,它连农耕都不是,类似于草原上的蒙古人,他们连生存都很艰难,如何发展出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
      大明的商品,在草原上最紧俏的除了茶叶,另一个就是……铁锅。
      蒙古帝国横跨世界,元朝入主中原七十余年,如今在俺达汗的领导下又再次统一,可蒙古人至今连铁锅都造不好,这是没有技术的原因吗?
      不是。
      是草原上的游牧根本无法支撑一个文明……
      工业的诞生,必然是一个文明长期保持大量农业剩余的结果,而一个文明,如果连农业都不发达,它即便工业化了,工业也不是它本土诞生的。
      后世的西罗洲会工业化。
      首先是他们因为鼠疫死了足够多的人,人口少了,土地不变,农业剩余就多了,但这依旧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工业化,所以他们要殖民扩张。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关系,以量来堆砌就可以了。
      商洲有的是良田……
      王绛阙明白了西罗人工业化成功的原因,顿时对于双生子理论的局限就破开了,也明白了沁源的种种问题

252、天道昭昭,工业本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