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七三章 不周山(二)[1/2页]

商与佛 淮上文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在冰湖的岸边休整一夜后,商队人马继续踏着没膝的积雪向南方的不周山进发,我突然想起了上古奇书山海经中的这段记载来。
      难道我们正在前去这座神山,便是中土传说中的不周
      若果真如此,早在盘古开天的洪荒之年,我们汉家先民的足迹就已经踏上了这块神秘的土地。
      或者是来自葱岭西边的古人前往东方,带去了葱岭冰原上的这些地貌信息,不得而知。
      又想起了在罗马国时,我和秦冲、刘真儿三人被当成是埃及国的土民,这二者之间又有何种渊源
      正如蒲犁国人的根在东方汉国的晋地,贵霜国人的祖先来自于河西走廊的弱水河畔那般。
      这世间的事情真是经不得推敲,但不揣摩又如何能相信三皇五帝、大国孤民的年代,世人怎么会知道在昆仑大山的西北之隅,有一座叫不周的神山。
      如今的西域老人如苏叔与戎戈老丈者还知道不周山,而我们大多的汉家子民却只知有葱岭也
      而东方传说中的不周山,则是炎帝后裔共工氏驾龙撞山所成,是人界通往天庭唯一路径。
      不周山上终年酷寒,飞雪连天,非凡夫俗子所能达也。
      这一点上,与西域天竺神话中不周山为万佛汇聚之地只渡有缘之人,到是有几分相似。
      刚才还是艳阳高照的晴朗天气,不知何时从前方的冰山之巅飘来了几片黑云,紧接着就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鹅毛大雪。
      不周山转瞬消失在莽莽苍苍的雾霭之中,也把我从海阔天高的冥想之中拉回了现实。
      “易少主不要担心,我们转山向前行走便是在下一个冰湖的山麓地带宿营,等雪停云散之后不周山就离我们不远啦”
      戎木大哥顶着一块牛皮披风,在我耳边大声的喊道。
      无边无际的雪原刺得我睁不开眼睛,但见四野全是白茫茫一片,没有了高峰与平川的区别。
      只有身后的商队排成了一条长龙,踏着前面的人马留下的足迹缓缓在雪面上漂移,成了这片旷古静寂的世界中唯一的活物。
      “那就有劳戎兄啦兄弟平生从未遇见过这般的风雪,心中胆寒啊”
      我抬手拭去额前毛毡上的积雪,满心不安的笑道。
      久在雪地上行走,易患雪盲之症。
      商队出发之前,经验丰富的苏叔让每位伙计在额前都挂上一块黑牛毛发织成的毡布,仅仅通过毡布经纬间的缝隙来辨别前路。
      这个办法尽管很是麻烦别扭,但效果很好。
      否则双目被雪光所刺变成了睁眼瞎子,可就惨也
      葱岭冰原上刚下的积雪,很像西域黄龙沙海中流动的浮沙,干涩而松滑,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甚是悦耳
      但只需半盏茶的功夫,这些积雪就会冰冻的坚硬如玉,任凭削铁如泥的莫邪之剑也很难将其劈开。
      因此按照戎木大哥的建议,商队行走途中不会在山上做片刻的歇息,一刻不停的赶路。
      直到四面避风的山谷地带,才会在途中打尖,人畜补充些饮食以恢复体力。
      脚下的雪坡越来越陡,令人产生稍有不慎就会划入万丈深渊的危机之感。
      不时有伙计和马匹脚下不稳,瞬间如崩塌一般翻滚下山去。
      幸亏有与之一起滑落的积雪在下方形成了支撑,才停了下来,在雪原上形成了一个无助的黑点。
      上面的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用皮绳把这些失足者拉回了原来的位置。
      如今除了暴雪之外,笼罩在整个商队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便是葱岭冰原上让过往的行者谈之色变的魔障雪崩毒龙。
      我们所在的位置正是一座雪山的半腰处,上端千年万载积压起来的冰雪一旦遇力垮塌呼啸而下,我等断无生还的半点可能。
      当年在瓦罕冰原上就曾见过,半盏茶的功夫原本空阔的百丈峡谷已被从天而下的冰雪毒龙填埋的平地一般。
      而这种外力或是越积越厚的飞雪,或是地底潜龙的出渊,甚或只是我们路人的一声咳嗽,山间走兽一声嘶鸣。
      所以走至陡峭难行的地段,苏叔和戎戈大哥都会

第一七三章 不周山(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