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时光穿梭一般,何雨柱重生归来已经大半年了,不知不觉来到了1955年1月1日阳历年了也就是元旦节。
但老北京不喜欢叫元旦,老北京,忌讳蛋字儿,这个与公公有关。旦与蛋谐音,而且又很容易让人想起浑蛋和扯淡。
所以过去老北京人,不爱说元旦,只说阳历年。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元旦节常有很多人坚守岗位,忘我工作而不休假。一般职工食堂、学校食堂在节前都要调剂些好的饭菜或进行一次会餐,轧钢厂也不例外,但何雨柱请假了。
工会或行政机构要发放些福利用品、发给每人一张电影票或自行举办一次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
这时的电影票、晚会票不但丰富了职工的文娱生活,而且成为年轻男女谈情说爱初次见面的桥梁。
提起看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在各区、县街道新建和修复了很多影院,如首都(原名新新)、新中国、大观楼、青年宫、儿童影院等,仅我居住过的花儿市大街,新建了花市、大众两座影院。这些影院自1949年开始,就经常放映北京、上海、长春、八一各电影制片厂出品或翻译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中外影片。
影院每到年节都及时放映最新最好的国产故事片,像《钢铁战士》、《八女投江》、《革命家庭》等影片都给人留下启蒙的革精神。
这时元旦节虽然不放假但电影票非常不好买,影院要在早晨及深夜加演几场,元旦前的夜晚十二点多钟,只是为了一场普普通通的电影,家人一起到花市影院高兴地观看,大家兴致勃勃,真似过年那样熬夜。
相关部门也特别注意对节日商品的供应,商业部门一很早就筹划并从外地调运进京多种节日所需的主副食、蔬果、鱼肉等商品。
为了保障供给,有些物品还实行了票证制度,等到元旦时节还特别向市民供应一些平日少见的商品,如按副食本每户供给带鱼、黑木耳、黄花、花椒、大料等。
一般家庭在节前都去菜市场排队,把该买的买齐全,老人们、主妇们忙于制作节日佳肴,以迎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辈元旦探亲,儿女们元旦节也准备了一些孝敬的礼品,如北京的二锅头酒或装满蛋糕、沙琪玛的点心盒,拎着礼物带着孩子奔往爸妈家去“拜年”。
老人们每到节日就期盼着儿孙们的到来欢聚一堂。
何雨柱为了今天从空间里拿出一条火腿,羊排牛排各10斤大龙虾大闸
第36章 元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