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里,一列满载物资及士兵的火车,在被积雪覆盖的原野上奔驰,火车车卡在路轨上驶过时发出的隆隆声,就如一首奏鸣曲欢快的音符般跳动着。dukank请记住我)(小说手打)列车奔向列宁格勒市,为列宁格勒市带去希望,提供战胜敌人所需的一切,包括食品、军火、燃料及士兵。
横跨拉多加湖,从拉夫罗沃至拉多加湖城,用了一个晚上。而从拉多加湖城至列宁格勒市东面的勒热夫卡镇,火车只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刚收到最新指示,我连队取消在勒热夫卡镇的停留,直接乘坐火车进入列宁格勒市中心。”当火车在勒热夫卡镇停站的时候,那名带路的司令部参谋在车站打电话向上级报告后,回来时向波夫传达了最新的指令。原本波夫连是要在列宁格勒郊外的小镇上留宿一晚的,但因为前方的铁路畅通,上级要求波夫连直接开进市中心。(由拉多加湖城至列宁格勒市的铁路线,平时是德军飞机轰炸破坏的重点,而苏联军民采取的是随炸随修的策略,让这条交通大动脉保持长时间的畅通。
“直接开进城里去,这样更好,省去了很多麻烦。”波夫对于新的指令没有异议,点了点头回应参谋:“到了市里后,还需要麻烦施特尔马奇参谋同志帮我们连队安排一个较好的驻扎地点。”
“放心好了,这是我应做的分内事。”这名叫施特尔马奇的司令部参谋点头笑了笑说到:“波夫同志,估计以后我们打交道的机会还很多,就不需要这么客气了。”
“以后我们连队与司令部之间的联络,还需要多多仰仗参谋同志。”对方的话虽这么说,可是波夫却显得更加客气,这个施特尔马奇参谋,只是个陆军少校军衔,但他作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部的直属参谋,却是个不能小视的角色,更何况现在他还担任督战连与司令部之间的联络员,波夫更是刻意与此人搞好关系。
火车在小镇上靠站了十五分钟后,就再次拉响汽笛启程,蒸汽机车喷出的浓浓白烟,被寒风一卷就消散于夜色中。1月7号晚,波夫连以督战连的身份,乘坐列车进入了列宁格勒市中心,在列宁广场旁的芬兰火车站下车。
“这就是列宁格勒,苏维埃的摇篮。”波夫怀着复杂的心情,步下了列车,一边指挥连队的士兵们从火车上卸载车辆装备,一边忙里偷闲地四处打量火车站内外的景物。
芬兰火车站是典型的北欧建筑风格,使用大量的花岗岩修筑而成,候车大厅极为宽敞,能容纳三千人,是市内主要的火车站之一,大多数由拉多加湖西岸运来物资都是在此卸货再转运至市内各处的仓库储备。
连队的车辆装备都从火车上卸载下来后,波夫就命令以排为单位,整队离开火车站,到车站西面的列宁广场上再集合整队。
列宁广场,顾名思义就是纪念列宁同志而修建的,广场呈正圆形,北面是马克思大街,南面是涅瓦河畔,十月时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就停泊在列宁广场可以看见的河边码头上,作为历史博物馆供人参观。
横穿列宁格勒市的涅瓦河两岸,就是列宁格勒市的市中心。二战时期,河的南岸是沙俄时期的旧城区,河的北岸是苏维埃掌权后的新城区。在旧城区中分布着众多的沙俄时期的历史建筑物,包括冬宫、彼得大帝夏宫、塔夫里切斯基宫等宫殿群。而代表苏维埃政权的政府建筑,则围绕着列宁广场及附近的几条主要街道而建。涅瓦河两岸的建筑物,给波夫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强烈的鲜明对比感,仿佛向世人昭示,这是新旧社会的极大不同。
此时的列宁广场上,并没有什么市民路人,环绕广场一圈的路灯却是灯火通明,这些路灯不是电灯而是瓦斯灯。在列宁格勒被围困的岁月里,列宁广场上的路灯,无论再怎么困难,也天天燃点,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列宁格勒军民的不屈精神。
这天晚上,一支苏军连队在列宁广场的一角上集结,如果有平民刚好从广场路过,就会看见这支部队与普通的苏军部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支部队的官兵们,其军装左手肩部印有一个红底金字的盾形臂章,臂章上写着“c”四个俄文缩写字母。如果有懂得二战苏联军事编制的人看见就会惊讶地叫道:“最高统帅部的直属部队,来了”
一个俊朗的苏联军官,昂首跨立站在一辆吉普指挥车前,用其锐气内敛的眼光,不时扫视着一辆又一辆
第三百五十二章 列宁广场上的检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