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清闻言,也觉得不可思议,伸手想要接过来看一下,“强子,你把这伞合起来,我看一下。”
强子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似的,“这可不行,这属于我捡漏得来的,给你,又要上交充公了!”
强子这话没毛病,要不是他顺手带出来,我们也没把这柄破伞当回事,早就深埋在大殿中了。
梁一清微微一笑,抿了抿嘴,也觉得自己平时太过于一板一眼的,给我们留下了老学究的阴影,“行吧,这个属于你的私人物品,我绝不上报。”梁一清破天荒的容许强子把古墓里的文物据为己有,也是无奈之举,我们现在出去出不去还不一定呢,讨论文物的归属确实有些为时过早。
强子得到了梁一清的保证,心里还是有些虚无,“二白,我没听错吧,你到时候可也给我作证啊!”
他俩之间的信任问题,把我也捎带进去,强子也不想想,我对梁一清是言听计从的,已经对她的言行彻底免疫了。不过,我不想就因为这点小事,纠结半天,“行,我当你俩的见证人!”
我这一句玩笑话,打破了眼下的尴尬,强子把伞收起来,探出身子,把伞交到了梁一清手中,“咱们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都不许耍赖啊!”
我才不管君子不君子的,倒要看看这把金丝穿接成的伞,有没有他说的那么奇妙。
梁一清接过伞后,掂了掂重量,确实不如眼见的那么轻便,拿在手里还是有些重量的。然后再顺着伞骨上的小钮扣把伞面推开,我眼睛都快要伸到伞里面,才看清无数根的金线穿梭在其中,每一根金线比头发丝还要细,如果不是我这样的看法,根本看不出其中的乾坤。
“一清,这可是件好东西啊!”我们都知道金子这种东西硬度较低,容易变形折断,这无数根的金线连接成整个伞面,在一张一合间竟然没有断裂,伞面密不透风,可想而知,这样的工艺和用材,绝对算的上稀世珍宝。
强子就好像个老父亲,听到别人夸奖自家的小孩一样,洋洋得意的合不拢嘴,“这岂止是件好东西,就是放到故宫也是件数一数二的珍品!”疯麻子曾带着我们去北京故宫玩了两三天,对故宫博物馆的珍宝有了一些基础的认知,所以现在有个比对。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梁一清端详了许久,中间把伞打开合上数次,才算作罢,“这伞设计的弹簧伸缩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绝对代表了中西方最先进的手工艺技术了,要是这也出自吕嘉墓,其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利用材料的弹性事例还有很多,如能射弹丸的弹弓,吹管乐器中的簧片,弹棉花用的弹弓等。在弹性材料应用中,弹簧是一个典型。
我和强子最不以为意的地方,梁一清竟然有这么多的说道,可见受教育的不同程度,对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的就不一样。
梁一清显然爱惜这柄青铜伞,拿在手里爱不释手,“我要是没有猜错的话,这把伞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鲁班设计的九骨叠香伞,相传鲁班婚后爱上另外一女子,日夜思念,不肯进食,他的夫人看不下去,便跳井自杀,好成全鲁班。鲁班在闻得原配自杀,整日以泪洗面,卧在屋檐下不肯回屋,恰逢那段日子阴雨连绵,屋檐滴落下的雨滴启发了鲁班造伞的灵感,后世起名为九骨叠香伞,用以纪念鲁班的原配。”
强子才不对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兴趣,那哀怨的小眼神看的梁一清发毛,只好递还给了他,“强子,这伞你要好好保存,千万别和那把斧子一样再弄丢了。”
强子嘴上说着,“梁教授,你要是喜欢,就送你了,咱一大老爷们有块破塑料布就能出门,你带出去多拉风啊!”,话是这么说,手上却很诚实,快速的接了过去,上下打量了遍,才放心下来。
梁一清对强子这种小聪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三叮嘱强子要好生保管好。由此我才真的知道这东西有多贵重,或者是有多大的
第73章 八门金锁阵(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