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自己参加了一个假的文创融资峰会。没有获得登台演进的机会,议程也被修改的一塌糊涂,本来一天的双向交流会被压缩成了三个小时,我粗略的计算了下来了差不多400人,上台的只有40多人,这么多人没有登台的机会,让我们干嘛来了?三个机位的全程摄像,难道我成了传说的群演?这样算下来,群演的成本并不算高。
为了省钱我选择了坐动车,白浪费了我两天时间。虽然去找会务组理论了一番,但是人家就一句回绝你“你的方案不够好,还没达到上台的标准。”我气地青筋暴起,早干嘛去了,不好还叫我来,来了也没说不好,需要修改哪里。35别以为安排了一个女的和我同住就没事了。我是来融资的不是来融合的!
宁丽也没得到双向交流的机会,她的心态比我好,没说什么。在我大吵大闹的时候,她一句没说,一个劲的抱着我,想拖我出去。最后我是因为觉得在宁丽身上蹭得太久了有些生理反应了这才怏怏地拉着行李箱以及宁丽的手出了酒店。
我在候车大厅又遇到了宁丽,她说她晕机。再一看我们是同一班次的火车,她在武汉下车再转车回湖南。35看着我闷闷不乐,就主动邀请我去岳阳玩。我想了下既然不是会务组的,再加上一个人这么单着也不是个事,要不尝试下她这个90后的系统是否能在我这个80后的老机器上运转。
更重要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我神往已久,特别是那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应景的佳句还是很值得一游的。但是转念一想上百万的资金缺口迫在眉睫,就像一块几顿的冰块狠狠地砸在了我这条烧红了的精钢上,冷却下来的我淡淡的回了一句“上车再说吧。”
&n
第52章 迫在眉睫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