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43章 矢志不渝黄先生[1/2页]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头铁老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缺资料、缺人才、缺设备、缺材料的情况下,研究团队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成功制造出半导体三极管,组装得到花家第一台台空间计算机,并用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七十年代,黄先生团队面对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开展科研攻关,终于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储存器,所研制的芯片也接近世界先进水准。
     但是到了捌肆年,科学院叫停了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
     说一些未公开的资料吧,这些都是真实的记录。
     内刊原文:科技处周杰来问我(黄先生):“计算所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
     我大吃一惊,立刻斩钉截铁的回答:“计算所若不进行芯片研究,今后做计算机设计的人,只知道用芯片,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设计一台好的计算机呢?”
     然而不久,所领导正式把我招过去说:“所里经费太紧张,拿不出钱来支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
     我知道他的意思,一走出北楼门口,我忍不住失声痛哭,难道我们呕心沥血十几年研究的研究成果,就这样结束了?
     计算所今后设计计算机的人,只能看到黑匣子,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难道计算所真的走向了“无心”的未来?
     ……
     捌柒年三月六号,计算所正式撤销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室,结束了这段无法忘怀的历史,……
     记住一个有意思的关键时间点,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是捌肆年停止芯片研究的,而连想,恰恰也是捌肆年成立的,初期连想是以代理国外品牌计算机的业务为主。
     之后,黄先生就被委派到了,跟她研究领域没啥大关联的微电子中心。
     捌玖年,就在黄先生想要第一次退休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公派到漂亮国的机会。
     当年十一月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国际芯片展览会,黄先生等人特意去那里参观了一周。
     黄先生几乎跑遍了参展的成千上万个摊位,这些摊位中,却找不到一个是花家的,……
     好不容易在人群中,黄先生看到了几个,手里拿着带有长城标志的手提袋,黄先生立马迎了上去,问他们:“你们是来参展的吗?”
     “不,我们是来参观的,……”
     听到对方的这个回答,黄先生心中猛然一震,第一感觉就是“没有希望”了。
     黄先生记录的是:“六十年代,花家的集成电路和国际是同步的,七十年代也没有落后多少,为什么现在的差距会如此之大?”
     回去之后,黄先生含泪写下了一句话,“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黄先生下定决心,一定要设计一块高水平的芯片,来洗刷耻辱!
     那一夜,她在宾馆房间里一口气,写了两千字的笔记,最后一页写着:“不造芯片,我们就是被人卡着脖子活。”
     回国之后,黄先生想继续搞集成电路的研究,可是计算机所裁撤了,她既没有地方,也没有研究资金来源。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花家“引进技术”的力度加大,大量的国外芯片涌进花家的市场,这让黄先生倍感着急。
  

第4743章 矢志不渝黄先生[1/2页]